文 | 浪叔Jerry
“老王,這是你的包裹吧,我幫你拿過來了。”
“小L,太麻煩你了,其實我下班會去前臺拿的。”
“沒事,我這不是離的近么”
“陳哥,看你挺忙的,要幫忙么?”
“小L,你真是太熱心了,有你幫忙我可以早點下班去接女兒,不耽誤你自己的事吧?”
“沒事,我可以晚點,反正下班也沒事。”
“小L,我這有個事想找你幫忙,不過,看你好像挺忙的?”
“沒事,你有事只管說”
“真沒事?”
“真沒事。”
她是小L,來公司三年,熱心,善良,幫助同事,是個好姑娘。可惜的是,身邊的同事升職的升職,加薪的加薪,就是沒有小L什么事,小L還是小L,和三年前沒什么不同。
? ? ? ? ? ? ? 這是一種虛假的幸福感
小L是典型的付出型人格,只要是她覺得自己能夠幫的上忙的,她都會去搭把手,哪怕可能對自己的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當然,她也得到了同事們的表揚和好人緣。小L沉浸在別人的夸贊之中,覺得自己是特別被需要的,人生價值由此得到了巨大的體現。
但這是一個多么恐怖的陷阱,當你把大量的精力用來幫助別人解決一些難度不大,且本應該由他自行解決的問題時,你的行為造成的后果是:自己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些無法產生太多價值的事,卻還一無所覺。而接受幫助的人,養成了不良的依賴性,降低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雙輸的局面。
你會認為別人會記得你的好,上司會欣賞你的熱心和善良,老板會認可你的好人緣?沒錯,可升職加薪就是沒有你。
你甘愿遷就他人,要別人覺得需要你,但常忽略了自己,容易產生這種錯覺:我若不幫助別人,就沒有人會愛我。卻忽略了一個永恒的主題:自我成長。
一個殘酷的真相是,職場不會因為你的熱心和好人緣就給你升職加薪,過份的熱心無法成為你的盔甲,而是將你陷在原地的枷鎖和鐐銬。
? ? ? ? ? ? 說“不”,是對自己的尊重
M是一個職場新人,校招進入一家互聯網企業,憑借著勤奮肯學,任勞任怨,工作很快上手,上司對她也比較信任,對于一個新人來說,開局應該還算不錯,但是,有件事一直困擾著M,剛進公司那會,為了盡快融入團隊,M對每個人都特別熱情,大事小事搶著做,來者不懼,原本是大家一起分攤的雜事,都給M一個人承包了。
隨著M手上的工作越來越多,大小的雜事擠占了太多的精力,嚴重影響到了本職工作,偶爾有空閑的時間,也沒辦法用來學習和提升。幾次鼓起勇氣想要拒絕,卻擔心受到同事的非議,不得不繼續忍受,上班變成了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
M其實并不是一個特別熱心的人,剛入職場,為了合群,一開始表現的很熱心,可萬萬沒想到被打上了熱心的標簽,又沒有說“不”的勇氣,最后工作沒做好,又沒時間學習,成長自然受阻,被所謂的“熱心”生生拖垮。
這是一種懦弱和不自信的表現,因為在乎別人看待自己的眼光,而扭曲了自己真實的性格去迎合別人,似乎這樣就可以得到周遭的認同,卻不知到這是一種慢性自殺,學會說“不”,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 ? ? ? ? ? ? ? ? ? 是病,就得治
以上兩種情況,其實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缺乏安全感的人,時時刻刻注意著身邊的動靜,生怕有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有什么是自己遺漏了的,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一個熱心的人,一定是一個容易替別人操心的人,別人一旦開始做一件事,他就已經在邊上操碎了心,擔心會不會需要幫助,時時刻刻的關注他人的動向。
這就導致他們無法將視線和注意力聚焦在對自己真正重要、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無法深入觀察和思考個人的成長問題,無法深刻的反思過去和感知未來。
當然,我并不是鼓吹“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價值觀,能夠幫助別人,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過度的關注別人,過度的熱心,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浪費。
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個人的成長,而不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別人的身上,要知道,你越成長,你越強大,資源越多,越能夠幫助更多的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而前提是你得成長為有足夠能力的人。
當你將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一點一點充實自己、豐盛自己,清晰的感受到自我的點滴成長。你不再需要通過別人的贊同或稱贊來獲得安全感,方向盤在自己手里,你可以決定要去哪里。
要記住,安全感從來都是自己給自己的,越專注越有安全感。
我是浪叔,來自海邊,純天然自由生長。
職場,學習,思考,不一樣的視角。
愿你讀完有所收獲,關注置頂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