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集團讀書節征稿時所寫,這還是第一次寫這么長的讀書筆記。)
《從0到1》最近很火,被很多創業者和企業家譽為“創業指南,迄今為止最好的商業書”。這本書能獲得這么高的評價,當然離不開其作者的顯赫背景,作者彼得.蒂爾,是PayPal的創始人,同時是一位出色的創投者,他創辦了多個基金,投資了十多家出色的科技公司,目前市值超兩千億的Facebook,他是第一位外部投資者,彼得.蒂爾因其投資成績斐然,也被譽為硅谷的天使,投資界的思想家。
彼得·蒂爾在這本書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創業歷程與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競爭、如何進行壟斷、如何發現新的市場,如何初創一個企業,并且由小做大,獲取最大的利潤,從中揭示出從0到1的秘密,商業與未來發展的邏輯。
好書總是能讓人從多方面進行解讀。有許多人從書中獲得了關于如何開創新業務與發展企業的啟示,當我在讀這本書時,書中關于壟斷企業的論述,卻讓我聯想到了職場牛人的成長路徑,發現這個過程有許多相似之處。列舉如下:
定義:
關于壟斷企業——彼得認為,壟斷企業是超越了完全競爭的企業,依靠新的技術創新而形成了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不僅在內部完成了良性循環,在外部性上也存在巨大的價值。
同理,關于職場牛人,他(她)在某個行業領域或者某種技能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并且敢于創新,吸引著其他人跟隨和模仿,這種人首先肯定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對于企業或者行業來說有很大的價值。
思路:
所謂,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視野。作者開篇就講到,當他面試應聘者時,都會問到一個問題:“在什么重要問題上你與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他發現多數人的回答是基于現在,而好的回答是應該盡可能使我們看到未來。
復制過去的經驗,重復過去的做法,這是水平進步,是從1到N,然而企業要創新,要獲得遠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潤,必須實現從0到1的轉變,而這種轉變,靠的不是獨一無二的技術,而是思維的轉變。
傳統觀念里,市場好比一塊蛋糕,每個新企業都想通過挑戰和打敗市場上的現有對手,來多分得一塊蛋糕。然而彼得認為,當企業陷入競爭時,這個行業是無法賺錢的;這時候你就不能繼續進入或停留在這個行業,你應該做的是轉身離開,去尋找一個更新的行業,并從那里攫取壟斷利潤。因為,只有壟斷才能獲利。
同樣,每個新人進入職場的時候,也是懷著美好的憧憬,希望在這里獲得回報,有高收入高地位。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努力想往上升,我們跟那些影響我們上升的對手較勁,比如,就像小時候考試爭排名一樣,我們會為坐上銷售排名的第一把椅子、為在領導那邀大功明爭暗斗,輸了覺得前途無望,贏了也是身累心累,還有可能是兩敗俱傷。
這時,如果看看彼得對我們的提醒,想一想,影響我們獲利的真的只是公司那一個與我搶單的同事嗎?或者是壓制我晉升的上級嗎?如果我們把思路放得更長遠一些呢?
就如彼得所說,每個壟斷企業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那么,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我有沒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呢,在公司內,當遇到什么問題,比如難搞定的客戶,比如難處理的技術問題,大家會想到請你來解決嗎?當別人沒有,而你有的時候,這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當你具有了這種核心競爭力,你還需要總是擔心有人搶你的單、領導看不到你的貢獻嗎?
我們常常為了打敗對手,將所有精力放在了競爭上,上學時為了學分,工作時為了升職,而充分的競爭并不能產生超額的收益,如果你無法迅速取得勝利,帶來的將是無止境的資源消耗,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
其實,真正的價值不是要打敗對手,如果專注于打敗對手,那么哪有時間想更好的主意去發展呢?同樣,如果我們過分重視競爭,那么就意味著我們在重復過去的模式,而非創新。
所以,職場發展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目標,建立你的優勢領域,增加你的不可替代性,這樣你才能獲得遠高于市場平均工資的高收入。
寫到此,不由停筆遐想,如果周瑜早看到彼得的書,也許就不會老盯著諸葛亮,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了,他也許會多專注于發展自己的目標,成就另外一番事業。
那么,如何成為這樣的牛人呢?有沒有秘訣呢? 這個世界并非完全公平,世界是有秘密的。什么也不顧的辛勤勞作并不是努力,真正的努力是盡力發現世界的秘密并以此實現自己的目標。
彼得在書中,不僅為我們指出了方向,同時也為我們揭示了這個秘密——power law(冪法則)。冪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我們所處的世界不是平均分配的世界,而是隱含著一個冪法則,具有指數級增長的魔力。
舉個形象的例子,兩個剛大學畢業初入職場的新人,起步時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我們叫他A和B吧,兩個人白天都認真完成工作任務,下班后,A呢,覺得上班辛苦,下班后的時間用來看看電視上上網,B呢,想在本職業進行進一步提升,于是根據自己的職業方向來讀書,每天讀10頁書, 一年過去了,B讀了3650頁,差不多10本書,這時A和B在職場上感覺也差不多,這樣又過了一年,B好像懂得多了些,遇到問題,他總是能想出一些好辦法,領導好像更欣賞B了;這樣又過了8年,B在職業領域閱讀了100本書,B相當于這個領域的專家了,具有了自己的理論系統,這是從0到1,而A還在原來的崗位踏步,重復著原來的經驗,這是從1到N。
這時A和B的差距就不是一個職位梯級的區別,而是職場大牛和普通人的區別。不只企業家、金融家是投資者,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投資者,找到對你有價值的事情,并且持續投資,你將獲得呈指數級增長的回報。
好了,讓我們總結一下,彼得教我們的職場牛人“從0到1”的修煉法則:
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是眼睛只盯著身邊的人;規劃自己的未來,壞計劃好過沒計劃;建立自己的優勢,敢于想人之所未想;對自己投資,投資,還是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