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生活充滿詩意

?文 ?/ ?李 敏

暖暖的陽光斜灑進客廳,空氣中似乎也有了陽光的味道。攀枝花的冬天總是這么溫暖,讓人恍若置身于爛漫的春光。

三歲的雙胞胎女兒,正在她們的游戲專區開心地玩耍。地墊上滿是她們心愛的玩具和已經翻舊了的繪本。我捧著一本書靜靜地陪在她們身邊,看看書,看看這兩個可愛的小天使,內心是如此地滿足幸福。

歲月靜好,我想,大抵如此吧!我很享受這既充盈著孩子笑語又飄逸著書卷清香的時光。

姐妹倆玩兒著玩兒著就會黏到我身上來,纏著我給她們講故事,講白雪公主、小馬過河、龜兔賽跑……或是讀唐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

遇到她們會背的詩,姐妹倆則一起搖頭晃腦地為我吟誦。一首首經典的唐詩,一句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千百年來多少人吟誦涵泳?如今,當這些經典詩句從兩歲多的小兒口里蹦出來的時候,我竟有種欲流淚的感動。那平平仄仄的韻律,陰陽上去的聲調傳遞出的不僅僅是語言的美,更是一種文化的生命力。它穿越千年,從古至今,浸潤著一代又一代人。一代又一代人在這熟悉的韻律里成長、老去,又新生……

生命的輪回又何嘗不是文化的傳承?

我喜歡給孩子們讀書,孩子們也很喜歡聽我讀。晚上洗漱完畢睡覺前,是我們的閱讀時間。寶貝們往往會主動把書拿來迫不及待地讓我給她們講故事或讀詩歌。有時,是我給孩子們讀,有時是孩子爸爸來讀,有時是我和孩子爸爸分別給一個寶貝讀。但后者的效果不是很好,聲音雜了,容易互相影響。所以,往往是我們一家四口擠在一起共讀一本書。

寶貝們還是兩顆小蠶豆的時候,我和寶爸每晚睡覺前都會湊在一起共看一本育兒書籍,上面詳細介紹了胎兒成長的過程,第幾天胎兒長了什么器官,第幾天胎兒又會什么動作了,我們興奮好奇地看著上面的文字,想象著胎兒的變化,心里滿滿的都是初為人父人母的愛意。那個時候我們還看了許多教育方面的書籍。記得讀池莉的《來吧,孩子!》一書時頗有感觸,忍不住邊閱讀邊在上面做讀書筆記,看完后又推薦給孩子爸爸看,和他共同交流閱讀心得。如今,夜讀時間,床頭燈下,又多出兩個小腦袋。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我專門為她們買了一組矮書柜,兩個小不點想看什么書自己就可以去拿。如今,她們已經習慣從她們的書柜里拿書看了。出門旅游,我也會帶上書,車上也會常放幾本。有一本唐詩口袋書,才手心那么大,出門拿著特方便。有次在車上,我拿著這本小書正在給孩子們朗讀唐詩,大寶突然把書搶了過去,然后翻開書煞有介事地讀了起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讀完又翻一頁繼續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難道她會認這么多字了?我疑惑地湊過去一看,原來她嘴里念的并不是手上翻到的那頁內容。她在模仿我讀書的樣子呢!

許是讀得多了,聽得多了,孩子們會背誦的詩自然也多了起來。這些經典的詩句也慢慢融進了她們的意識里。

一天,姐妹倆正玩耍著,不知其中哪個突然冒出了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另一個立馬接了下句“性相近,習相遠”,你一句我一句,一直背到“教不嚴,師之惰。” 玩得是不亦樂乎。也許,對她們來說,這真是個有趣的語言游戲呢。有次,我教她們認“二”這個字,當我讀出“二”這個音后,姐妹倆竟齊聲誦道:“二月春風似剪刀。”

此刻,我的內心似真有一陣春風拂過!詩歌的浸潤不正是如此嗎?

也許她們是不懂其中意思的,但又有什么要緊呢?中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而詩歌又是最美的中文。它有四聲的起伏變化,有韻律的回環跌宕,在這種韻律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就感受到了語言之美。對文字含義之美的感知也會在時間的沉積中慢慢發酵蘇醒,也許在今后的某一天,她們會因某一場景某一畫面某一字眼突然就觸通了心中那份遙遠而模糊的記憶,那是來自生命之初的語言感知和情感體驗。而一個人的靈性和悟性不也與此有關嗎?所以, 孩子們,媽媽多希望,在你們的心中、眼中永遠都存有一份詩意。

心中有詩,生活才有詩意。

古典文學家葉嘉瑩先生曾說過:“詩詞,讓我們的心靈不死。”美學家朱光潛先生也曾說:“詩使人到處可以吸收維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使人生不致干枯。”

是啊,人生不易,世事艱難,人要懷有一顆詩心。

就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的那樣“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方可能抵抗生活中無法躲避的瑣碎與沉重,方可能更多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善意與美好。

我的孩子們,知道為什么媽媽給你們起“倩兮”“盼兮”這個名字嗎?因為媽媽希望這兩個從《詩經》里走出來的典雅之詞能給你們的生命注入一份詩意的氣質與靈性。愿你們在今后的人生中與書籍為伴,以詩歌為友,用一顆詩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就像小時候看到“二”這個簡單的漢字時,卻能聯想到“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意來。

作者:李敏,雙胞胎寶媽,語文教師,心存詩意,向往美好。用心悟生活,執筆抒華年。愿我的文字能陪你度過一段靜好時光。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花開靜好時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