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書《拆掉思維里的墻》,發現里面很多案例和思維方式很有意思,也啟發了我關于成功及安全感的一些思考。確實,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有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這取決于我們的性格特征、生長環境以及人生旅程中所經歷的林林總總的事。成功其實是一個很難衡量的指標,也沒辦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去量化。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在心里都會有一個成功的標準。有些人以某些熟知的同學、朋友為榜樣,有些人有著自己獨辟蹊徑的成功目標。但關鍵是有了榜樣,有了目標之后,我們是在努力無限接近目標,還是繼續漫無目的的羨慕和幻想呢?據我的了解,大多數人羨慕著別人的成功,但也就只是羨慕而已;很多事情想去做,但也就是想而已。甚至包括我自己,很多時候也是一樣的迷茫和躊躇,很大一部分時間在糾結和原地踏步。就像看書的時候,書里的內容,大大小小的道理其實大部分都似曾相識也感同身受,但能不能做得到,依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書的第一章節對我的啟發還是比較深的。就像書上說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隸。尤其年紀越大生活越穩定的時候,我們越喜歡拘泥于現狀。雖然內心也會蠢蠢欲動的掙扎著想去做一些冒險的事情,但真正去做的屈指可數。我們總是會給自己找很多借口,顧慮家庭,顧慮子女,顧慮經濟,顧慮他人的眼光,害怕改變,害怕失去。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親友。他們大多過了而立之年,有些事業陷入僵局卻不敢跳槽,有些婚姻失敗卻不敢離婚……他們懷揣著曾經的夢想和不甘心,卻依舊在現狀下原地踏步,湊合著過日子。雖然我們不能衡量每個人關于成功的標準和對自己的期望值,但是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你真的滿足于現狀嘛?你害怕什么?你真的為了你的夢想去突破了嘛?現在的一切真的是你努力之后的結果嘛?
有一個男同學,已過三十,單身,單親,家境不怎么樣。自己算是比較好的大學畢業。但職業生涯一直不太順利。現在的工作,工資3000元,但非常輕松。人家雙休就不錯了,他幾乎一個月可以休息半個月。但關鍵是空著的半個月他也沒有去找份兼職或者去進修和提高,雖然總是聽他說各種計劃,但從未見他付諸行動。他不去找女朋友,因為他不自信,他連和女孩子多說一句話都不敢,他覺得自己的條件沒有女人愿意跟他;但他也害怕改變,因為他習慣了這樣舒服的生活,同時他自己害怕,害怕去找工作會碰壁,他怕別人否定他。他把自己放在輕而易舉獲取的舒服的生活中太久,久到他已經不愿意去突破這道墻,或者不自信自己可以走出去。其實,每個人都有惰性,我們都喜歡呆在舒適區里,然后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照顧,依賴著另外一半。然后看著曾經和自己差不多起跑線的小伙伴們升職,加薪,創業,成功或者失敗,收獲寶貴的人人生經歷,走向人生巔峰,再唏噓一番,感嘆萬分。
另外一個朋友,外地到杭州來打拼的。十年前,他剛畢業,他和我說,他的愿望就是在杭州安家落戶,娶妻生子,然后有一天可以把在內陸地區的每個月合計拿著兩千多退休工資的父母接過來頤養天年。那個時候,雖然不覺得他的夢想很遙遠,但作為一個杭州人,我深深感覺要在杭州扎根,憑他沒有背景沒有高學歷沒有錢,無比艱難。在十年里,我看著他從一個普通員工做起,經歷公司倒閉,失業,N次跳槽。最艱難的時候,他住在下沙開發區,每天來回顛簸四個小時,去杭州城市盡頭的濱江開發區工作,每天在車上補覺,只因為下沙租房子便宜些。看他追過幾個女孩子,屢戰屢敗,不是嫌棄他沒錢,就是嫌棄他沒房。但他對生活依舊樂觀,他說他感覺他在無限接近夢想。十年過去了,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家公司的中層,拿著不錯的年薪,買了房,娶了一個90后,馬上就要當爸爸。其實很多時候,越是沒有退路,越是不會給自己找借口。他說,這十年,沒有考慮過混不下去怎么辦,沒有想過不行就回老家,不能讓自己太安逸,怕自己太享受安逸就停住了奮斗的腳步,一點一滴竟然也熬了下來。
對女人而言,更加了。過了二十八,還沒談婚論嫁,就整天被家里叨叨,仿佛不能結婚就是人生最大的失敗,沒有男人就活不下去。我有個前同事,是一個絕對的小女人,對事業沒什么太大的追求。她有一個高薪又帥氣的男友,她很滿足于每天在家里看看韓劇,做做飯,等著男友娶她回家做個全職太太。談了五年的感情,在塵埃落定的前一刻男友說分手。那時候她已經二十八。她哭著和我說,覺得自己這輩子完了。她說我就賺那么點工資,我什么本事都沒有,年紀也大了,我一個人在消費那么高的城市里怎么活得下去,我還能嫁給一個好男人嘛?可是,這個世界上,又有誰沒了誰活不下去呢?我們總是小瞧自己的潛力。三年過去了,在單身的三年里面,她不僅用業余時間完成了專升本,還跳槽找了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做了一個小領導。一個人的生活精致而有品位。更讓我佩服的是,其實有很多男人追她,但因為沒有中意的,她也沒有因為生活和寂寞而隨便將就。再見面的時候,她笑著說,雖然她已經跨過三十,成為了別人口中的剩女,但是她卻有著從未有過的自信和淡定。她終于明白,曾經的不安全感都是因為太依賴男人,太看輕自己。
安全感不是靠別人給予,而是自己給自己的。年輕的時候我們意氣奮發,天不怕,地不怕。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牽絆,不知不覺被各種來自物質、精神、家庭、經濟、瑣碎捆綁,一點一點在安逸中淪陷,不知不覺成為安全感的奴隸。還記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句話嗎?如果你還想改變,如果你還有夢想,那么現在,請轉身,往你以為的黑暗里,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會發現老天爺早就給你留了一盞燈,打開燈,觸目可及的遠方就是你想要的世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