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第一志愿報了通信算法工程師,第二志愿是通信設備開發工程師。
首先,華為會有一個性格測試,雖說建議30min內完成,但由于題目真的很難選,而且我做題做到一半實驗室斷網了,臨時跑到其他實驗室借電腦繼續做,因此,完完全全超時了。但其實沒關系的,最好做性格測試時將自己的人格設定為甘愿吃苦,任勞任怨,愿意加班,聽從領導指揮等。當然,這是技術崗的,總之,建議先查找一下大概情況,因為華為十分看重性格測試,第一次不通過會通知進行第二次,第二次不通過,但面試成績優秀的,會有電話測試,再不通過,那么無論面試機試成績多高,都沒用。
由于第二志愿需要進行上機測試,所以也一同參加機試。但機試成績對第一志愿是無影響的,只有第一志愿不通過,被推薦去第二志愿,這個成績才會有用。機試包括三道編程題,難度相對比較簡單,只要答對一題就可以通過機試,由于之前刷的都是BAT的往年題,做華為的,相對容易,三道全通過了。
面試前,花了兩三天時間將所有以前做過的項目全部重新復習了一遍,項目主要是Massive MIMO方向的,所以很多概念以及細節的地方需要重新整理,還有各種算法的推導和計算這些都花了很多時間去整理一遍。除此之外,也提前將有可能問到的問題都列了出來,職業規劃,對華為的了解,如何看待加班這些標配問題,也全部提前打好草稿。
2點45去到酒店,可能算法崗的人不算多,所以直接就可以簽到等候一面,3點左右,被一個看起來很嚴肅的面試官叫了名字,跟著過去面試。
一面:
一坐下來,自我介紹這些都沒有,面試官直接看了一眼項目經驗,直接就開始問項目問題。看到我有做分布式的Massive MIMO,面試官直接問集中式和分布式Massive MIMO的區別在哪里。這個之前有準備過,所以直接從天線單元配置,大尺度衰落以及覆蓋還有整體能效和容量上來回答。接著,面試官問了分布式里主要做什么,分布式這個項目由于是這學期才正式開始著手做,所以,只好選擇之前做仿真比較多的天線選擇這方面來答。接著,面試官就問天線選擇一般準則是什么,這個也能答得上,就將之前看到按大尺度衰落系數選擇還有其他容量最優的算法說出來。然后讓我畫圖介紹如何進行天線選擇,接著問,天線選擇里選擇三個天線服務一個用戶,和單個天線服務一個用戶有什么不同,會帶來什么增益,開始沒搞懂面試官的意思,后來在提醒下,我答上賦形增益以及用戶間干擾,面試官一直問還有什么增益,我一直沒想到,后來扯到預編碼,我說單天線服務單用戶不能做預編碼,面試官才發現,我假設了天線單元為單天線,而他理解成多天線,所以應該要注意在說場景的時候,詳細的配置應該要說清楚。接著繼續問預編碼算法,讓我解釋ZF預編碼算法,我就寫了接收信號公式,簡單說了一下ZF的原理,面試官一直說我沒有體現出將用戶間干擾去掉,我就懵了,后來解釋一番后,他發現我表達式是用矩陣表示,他理解成變量,然后就說“矩陣的話就是對的,恩,沒錯”,然后我終于松了一口氣。。。然后面試官又說我做項目是可能漏掉一個重要問題,在TDD場景下的鏈路校準問題,我直接說,這個之前是有了解過的,但因為實驗室主要做的是理論研究,鏈路校準問題主要是在實際應用中會比較關注的問題,理論上很少會考慮,所以就沒有考慮這個問題。面試官也理解,說理論研究一般是假設很多理想前提,所以就沒再說什么。后來在扯項目其他東西的時候,為了體現出我有關注華為的動向,故意提了一下之前有了解到華為和中國移動合作的Massive MIMO在TD-LTE場景的演示以及上年在上海的外場測試,結果面試官笑了一下和我說,“上海那個就是我去的啊,那個Massive MIMO的成品也是我們做的”,我當場懵了一下,難怪問得那么細,原來做得和自己完全對口。。。然后就讓我去等二面,從坐下到離開,全程都是圍繞項目來問,總共問了差不多40min。
二面:
等二面等了快2個小時,輪到我的時候面試官看起來挺nice的,進去之后,先是自我介紹,然后又是開始問項目。首先問了Massive MIMO和傳統MIMO的區別,這也有做準備,就從配置,能效各方面回答。然后問,Massive MIMO最大的缺陷。我回答了導頻污染問題,然后讓我解釋,于是我就將導頻污染問題產生原因這些都解釋了一遍,后來他問,在以前的協議里也存在導頻問題,為什么在Massive MIMO里這個問題會變得嚴重,這個問題我研一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有了解過,但準備的時候卻忘記了要看這一點,所以裝做思考了一下,扯了一點,但感覺不太對,所以只好直接說,這個之前沒想過,沒了解到,面試官也沒追問下去。后來又聊到信道估計問題,我說我做的基本是TDD模式,面試官就問我TDD信道估計做法,又問了什么場景下估計性能會比較差,還問了集中式的覆蓋問題,具體問了什么記不清了,后來面試官還問了一兩個問題,也是記不清,雖然都有關Massive MIMO的,但都是我沒了解過的,面試官讓我說自己的看法就行,我就往我了解的方向回答。反正基本每個問題,面試官都會一直問“還有呢”,一直問到我說暫時想到的就這些為止。。。二面大概問了20+min,除了自我介紹,基本也是全部問項目的,后來問是否一二面都需要留簡歷給面試官,因為一面時面試官沒有收簡歷,這才得知,原來二面的面試官是和一面面試官同部門的,是一面的老大,又是完全對口的。。。
由于項目和一二面面試官都是對口的,所以基本上,兩面下來,問得都是項目相關的,其余問題完全沒問。但身邊也有人項目和面試官做得不是一個方向,所以在二面的時候,項目只是問了一下,其余問得都是家庭情況,加班看法,對華為了解這些標配問題。由于華為二面面試官不是HR,而是各個部門的老大,華為沒有純粹的HR面,所以要準備華為的面試,主要還是項目為主,特別是如果和通信相關的項目,一定要將所有細節原理都了解清楚,不然撞中對口的面試官,那就很多都扯不上了。其實集中式那個項目做得比較表層的,沒有做太深入,所以我寫簡歷時故意寫得比較簡短,反而物理層安全那個,我寫得比較詳細,因為里面的編碼步驟我比較熟悉,而且用到的編碼方法,一般比較少見,想著自己能一直扯。但面試官完全不問,直接問自己熟悉項目,不過其實也在預料之中,因為華為做5G較多的,自然對5g有關的項目會比較注重。所以如果做的項目,和華為做過的有點相關,最好還是重點留意,面試官很有可能就會抓著這個項目問。
身邊有同學一面時,面試官方向不對口,但會忘面試官熟悉的方向問,就像有人做網絡層的,面試官忘了什么方向,好像對代碼比較看重,會抓著問C++的東西,還有代碼量這些。有的不是做MIMO方向的,一面和我同一個面試官,會被問到項目怎么和MIMO結合,諸如此類的,所以主要還是看面試官吧,不對口的可以自己一直扯,但有可能面試官的問題會比較難答,對口的不能亂扯,但至少面試官的問題就算不會,也可以說說自己的理解。
前兩天終于等到offer了,往年的通信算法崗刷人少,IT崗刷人多,但今年完全相反。在認識的同樣報通信算法的人里,只有我拿到offer了,其他都還在資源池等待。所以,有時候面試時面試官是對口的,雖然問的問題會很專業,很深入,面試完也許會覺得自己答得不夠好,但也未必是壞事啊~
但愿這篇有點啰嗦的面經能幫到你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