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水,作為這個世界上最為常見的物質之一,它孕育了人類文明的誕生。同時,它也塑造了人類的萬千種品格。而在中國,水早已成為了一種文化。
? ? ? ? 水文化,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它對于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影響,且對于幾千年的國人的精神世界的發展也擁有著巨大的推動力量。時至今日,它也并沒有被視作“文化糟粕”而被遺棄,反而像夜晚的路燈,柔和且細膩,一直照亮著我們內心世界前進的方向。而作為水文化最為經典的一種解讀,無疑是前人所提出的“上善若水”。
? ? ?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最美好的品格,最高尚的情操,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標準?前人早已給我們作出了解釋。水滋養萬物卻與世無爭。水,是世界上最符合自然之道的物質。而現在,萬物都在變化,在這個時代,“上善若水”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解讀。
? ? ? ? 水作為世界上最早存在的物質之一,顯然的它見證了世界的歷史發展。它,已經成為了歷史與文化的一種載體,傳承著人類的過去與未來。隋唐時期開辟的南北大運河,貫通了南北水路,見證了兩地沿岸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在抗日戰爭時期,長江、黃河作為抵御日本侵略的天險,也同樣記錄了兩岸人民保家衛國、抵抗侵略者的無數流血經歷與過往。水,它傳承著人類的文化與意志。它時刻提醒著我們要銘記歷史,同樣,它也傳承著歷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以水為鑒,不斷反思著自己,也提醒著自己不要忘記歷史。于是,我們寫史書、錄檔案,目的就是為了像水一樣,即使千萬年過去了,它的文化,它的底蘊,它的歷史,它的傳承,也依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 ? ? ? “江河入海流‘’。無論是小溪,江河,它都有著自己的堅持與野望。它并不甘心一輩子只拘泥于一個“圍城‘’里,它的夢想,一直都是那無邊無際的蔚藍大海。窮其一生,拼其所有。人亦是如此,“上善‘’的人,無一不具有遠大的理想,開闊的視野,與堅韌的內心。‘’愚公移山‘’,智叟笑話愚公的無知,而愚公卻同樣看不起智叟的短見。雖然力式甚微,但他還有兒子,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后代,終有一天,能打通兩座大山,終達遠方。水教會了我們要有夢想,并要為之奮斗。喜歡電影,為何不去嘗試當導演?喜歡閱讀,為何不去嘗試當作家?螞蟻尚有鴻鵠之志,以自身之力,力舉超過自身400倍的物體,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呢?向著大海流,這是小溪江河的夢想,并為之奮斗一生。我們,向著太陽飛,累了,就落在云上。
? ?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正是以水為引,明白了社會規律,才能開創一代盛世。“潤物細無聲”,水教會了我們做好事的時候不要懷著一顆收獲的心去做,我們不應求功名與利祿,為的是自己內心的堅守,幫助別人,像雨水一樣柔和細膩,無聲中便將萬物滋潤。細水長流,教會了我們不要鼠目寸光,逞一時之威,我們應該像細水一樣,綿綿不斷,懂得長久才是硬實力。同樣,我們都知道“水滴石穿”這個成語,但有很多人不知道,水滴石穿不是靠水的力量,而是靠水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恒心。做人亦是如此,可能我們的力量一時間并不能改變我們的現狀與命運,但持之以恒,匯少成多,終有一天,我們也能像水滴一樣,改變我們的命運。
? ? ? 什么是“上善若水”?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真真切切的,傾聽黃河的咆哮,體會到塞納河畔的人文氣息,蕩漾在貝加爾湖的寧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