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隨筆,記錄我寫這么多篇文章以來的一些想法。
寫簡書和公眾號其實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它是一種積累已久的需求得到滿足的必然結果。
001
其實我以前在學校里是比較喜歡寫作文的,也時不時被表揚,還拿過獎。
但到了高三,當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高考以后,寫作就變成了套公式完成任務,以至于在完成了高考任務之后,好幾年我都沒有寫過一篇文章,直到去年開通簡書和公眾號。
我覺得學校或家庭教育最失敗的地方就是讓學生們養成了一種終點式思維。好好學習就是為了提高成績,提高成績了就可以考個好大學,上個好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然后錢,婚姻等等其他的東西就會從天上掉下來一樣。
在這種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包括我自己,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等我高考完了,我就。。。”“等我上大學了,我就。。。”“等我找到工作了,我就。。。”“等我有錢了,我就。。。”
這種終點式思維,會讓大部分人高考完、上大學后,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由,并不能好好掌控它,以致停止了成長。
如果說上了好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那為何畢業了同學們起點會各有千秋,工作10年后可能更是有天壤之別呢?
是終點式思維讓人的行為模式像跑短跑一樣,每次匆匆忙忙沖過一個終點,然后就原地休息,等著下一個發令槍響起,而少數沒有被這種教育影響的長跑型選手早就在前面不見蹤影了。
回到寫作上,我中斷寫作好幾年,一方面是終點式思維作梗——以前寫作是為了考試,所以考完試就不想寫作了——另一方面是老師教寫作就是為了讓學生考試。
但是寫作到底是為了什么?
寫作和說話一樣,是把腦子里想的東西表達出來。所以歸根結底,培養寫作其實是培養思考。而老師教了那么多修辭手法,成語,例句,卻從來沒有系統地教我們怎么思考。
這個問題我是出國留學考雅思的時候才發現的,因為雅思的作文就是考你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是考你會多少高級的單詞和句子。
你用再高級再華麗的句子湊成一篇文章,但考官沒有被你說服,接受你的思想,照樣給你個低分。
不擅長寫作,不擅長溝通,其實就是不擅長思考。
“這個事情很難表達出來”是一種掩飾——表達不出來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并沒有完全掌握或者想明白這個事情。如果在學校里哪怕有一位老師,不管他是教哪個學科的,對我說過練習寫作就是練習思考,我恐怕都不會輟筆。
002
現在,帶著投資自己,培養思考能力的目的,我在這個公眾號里重拾了寫作,而且不設終點。
我的寫作也不僅僅只是在公眾號里,它們還存在在各種學習專欄的留言里,讀書筆記里,工作記錄里。
持續地寫作已經給我帶來了以下好處:
- 記錄思考痕跡,以便日后反思。
寫作是記錄成長軌跡的一個很好的工具。人的腦子肯定是記不住以前怎么想的,所以不把想法寫下來,就很難回顧之前在思考上犯過什么錯誤。
- 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不僅能體現在文章里,還能體現在平時的說話上,讓書面和口語表達都更具說服力,讓人覺得你思路清晰,對事物有洞見。
- 寫作會倒逼我進行持續地輸入。
一般每1000字的輸出得先有個10萬字的閱讀量和信息處理,不然你無法從現有的知識里產生新的連接,給讀者帶來新的看問題的角度。對別人沒有價值的文章寫出來是達不到鍛煉思維的效果的。
- 對人對事都不再持批評打壓的態度,而是設法客觀地提出建設性意見。
這里我要自我檢討,舉個我之前批評身邊朋友的例子。當時我們同在香港,她跟我說想學韓語,我仗著跟她開得起玩笑,就懟了一句“得了吧,你在香港呆了這么久還沒學會粵語,現在還想學韓語?”。
我那句話可能已經傷害了她,雖然這個動作一點必要也沒有。如果我現在再去回應她那句話,我會說:“學一門語言最主要是要用上,不然很容易就會丟掉。你在這里沒什么說韓語的機會,不如你先利用這個環境把粵語掌握了吧?”。
批評別人以體現自己的優越感是很容易做到的,也是很無腦的,但是給予建設性意見是很難的,它要求自己更高質量的輸出。“教是最好的學”,教的過程就能讓你提升思維質量。
當然,寫作并不是唯一能獲得上述好處的方法。有很多人從來沒寫過、發表過文章,他們靠和優秀的人談話,靠不斷地演講,靠讀書筆記,工作筆記,靠各種其他定向積累的方式獲得了成長。
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周期性地復盤,總結,以獲得新的認知。而我目前選擇了用寫作來實現它。
003
學習這件事,其實是很反人性的,因為人的大腦會本能地節約能量,盡量以寫在基因里的生物本能和以往經驗來指導行為。深入思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所以大家都會為了避免深入思考而拒絕做很多事情。
這個世界也很缺乏對學習的鼓勵,因為當人們看到有人在做他們覺得麻煩的事的時候,比如“工作了為什么還要學習”,就會產生厭惡心理。
他們自己嫌麻煩不想動,卻又不愿看到別人因為努力而超越自己,所以會先設法打壓質疑他人的學習意愿,再以類似讀書無用論的說法來安慰自己。
所以,在知道鼓勵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后,也就不奢求什么了。在默默的完成自己的進化前,還是不要四處炫耀自己的努力了,以免讓別人難受,跑過來酸你。
只有努力后獲得了成果,才會迎來尊敬。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鼓勵,就當做驚喜吧。
悶聲發財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