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1—
第一部網絡首播的電影“囧媽”講述的是兒子意外搭上與母親前往俄羅斯的火車,兩個人從最初的一見面就爭吵到最后母子兩人冰釋前嫌,重歸于好。
影片中特別有趣的一個片段是,徐伊萬的母親在生活中處處控制著他,給他安排好一切,他覺得自己忍受不了這樣的束縛。
但是在婚姻生活中他也同樣用與母親一樣的行為控制著她的妻子。
我想這更深沉的背后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戀愛不只是兩個人現在的舞蹈,也是兩個家庭過去的舞蹈,因為我們的舞步是在童年學會的。
如果童年幸福,那我們就非常有可能在長大后復制幸福;
如果童年痛苦,我們則更可能復制這種痛苦。”
? ? ? ? ? ? ? ? ? ? ? ? ? —2—
每個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他們的行為是從模仿父母開始,因為沒有正確準則,所以他們會以父母的行為作為榜樣。
前段時間有一個阿姨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干什么事情都特別磨蹭,但其實這位阿姨自己每次干什么事情都是要到最后時刻才匆忙完成。
如果我們靜下來仔細去觀察孩子的一些行為,你會發現,孩子簡直是我們生活中的翻版。
因此,父母的婚姻狀態也會影響著一個孩子的婚姻狀態。
都說與一個人結婚前一定要先看看他的家庭,不是說在乎家庭的物質程度,更多的是看這個家庭的父親是怎么對待母親,他們之間是如何相處的。
一個有溫度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也不會缺少太多溫暖。
之前在一篇文章中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c的父親賭博欠債并且經常出軌,在他14歲的時候去砸過爸爸出軌的小三家。
結婚時他向妻子保證他這輩子都不會犯跟他爸犯的錯誤,因為他很心疼他媽媽。
可是后來他賭博,曖昧的行為,簡直與他父親一摸一樣。
確實,很多輩的婚姻都存在這樣一種循環。
因為大多時候父母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孩子未來對于婚姻的選擇。
影片最后徐伊萬明白了:“愛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納與尊重。”
但在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一段“旅程”來給你試錯,讓你醒悟。
? ? ? ? ? ? ? ? ? ? ? ? ? ? —3—
? ? ? ? ? ?
知乎上有位網友說:
“我父親說話愛指責愛顯擺,遇到事情總是不能夠心平氣和,反而老愛用諷刺的語氣。
小時候覺得看這樣的事情特別不舒服。
但是當自己組建一個家庭,出現了一些問題。
驚訝的發現自己的行為竟是被父親同化,
說話的語氣貶低別人,埋怨別人,喜歡呈口舌之快。”
在生活中我們好像特別容易「遺傳」父母身上那些我們曾經特別討厭的行為。
明明我們是受害者,被這樣的行為傷害過很多次,但最后我們卻成為了破害者。
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有個術語叫做強迫性重復。
什么叫強迫性重復,就是指一種反復持久出現的強迫觀念或行為,明知道自己不能這樣做,卻不能控制。
確實,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的性格,包括行為會產生決定性的作用,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卡德勒曾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并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當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原生家庭,引起的是一陣共鳴:
發現自己身上真的存在的父母的影子,
父母的行為或多或少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的缺失或是另外人格上一些缺陷。
從生物學和心理學角度證實,我們不可能完全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但是我們能夠把它帶給我們的影響降到最小。
? ? ? ? ? ? ? ? ? ? ? ? ? —4—
有些人害怕面對,于是沉浸在這種痛苦中,可是人在痛苦中會想要更多痛苦的,在這種無限循環中靠自己是很難走出來的。
也有人一味固執的認為:
“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父母。
他們不懂教育,他們有太多性格上的缺陷,我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巨大影響,所以如果我犯錯了,你們要包容我,因為我本心也不想這樣;
我做出的選擇,都是我對無力改變命運的抗爭。
要怪,就去怪父母吧,就去怪我的家庭吧!”
一件事情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你選擇看待這件事情的角度 ,一味的揪著事情不放,都只不過是與自己過不去。
所以我們該面對原生家庭帶給我們一些負面影響我們該怎么做呢?
1、解鈴還須系鈴人
從新冷靜下來,梳理自己的記憶,看記憶中能夠記起來的是什么事, 這些事帶給你的是快樂還是痛苦。
如果你第一反應是一些支離破碎的畫面,是一些覺得很難受的事情,沒關系把它寫下來。
這樣助于你完整的去接納你自己,從新感受那些曾經發生在你身上的悲痛,當這些畫面再現在你眼前時,你會很痛苦。
但是只要肯面對,就已經是邁出很勇敢的一步了。
跳出自己的感受,更多的是去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去看待這件事,去找到根源,去分析,去化解。
說實話,重新接納自己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你需要去審視自己【內心小孩】,再次去“經歷”。
但是度過這段過程之后,我們有可能重塑自己的意識,和過去的原生家庭的傷疤和解,開始新的生活。
前段時間參加了認知訓練營,有一期作業是去分析自己缺點背后的故事,去追溯原因。
很多小伙伴都是哭著寫完,甚至我們寫完這些之后都不敢再回去看。
但是只要寫完了,也像把這些自己壓抑許久的悲傷一吐為快了。
2、試著去換位思考,重新去定義你的家庭
認真去想想,父母也是從一個小孩子開始長大慢慢成人,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而如何做好父母這件事不像學校有專門的課程教導,他們也是在不斷的摸索。
試著以父母的角度去理解,同樣把自己置身于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這樣也能更好的接受他們的一些行為。
而且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是完人,父母也會有做錯事的時候,也會有性格上的缺陷。
多去想想與父母的高光時刻(相處之間開心的事),你會發現還是有特別多幸福的時光。
如果這樣還是不能夠接受的話,想想你未來的孩子,如果你一直走不出來,很有可能你孩子會經歷和你一樣的痛苦。
3.去接納,學會自己愛自己
既然你的父母不能給你足夠的關愛,那你就要學會愛自己,用我們希望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與自己相處。
給自己爭取機會,給自己鼓掌,去感受生命中的高光時刻。
有一位知友說,當意識到自己承襲了很多原生家庭帶來的惡習以后,很努力的去對抗。
自己一邊討厭自己一邊改變自己,最后偽裝自己想要的樣子卻也還是不喜歡自己。
還好最后她意識到人生總是有缺陷才是完美的,既然無能為力,那就試著去接受。
她開始去見識世界,遇見各種各樣的人,感受各種經歷。
發現原來一切的不堪都不足以成為自己討厭自己的理由。
所以,覺得不能夠去改變自己的時候不要覺得絕望,試著去接受自己,也許你會發現這樣的自己也存在另一種魅力。
? ? ? ? ? ? ? ? ? ? ? ? ? ? ? ? — 5 —
人生是怎么樣決定權還是在于你自己,最后借用超級演說家總冠軍劉媛媛的一段話來結尾:
有些人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些人出生連爸媽都沒有,人生跟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的人生是怎么樣,完全決定于自己的感受。
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
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動的一生;
你一輩子都立志于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希望我們最后活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