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到“安居樂業”這個成語,沒有什么感覺,只是單純地覺得,這是一個讀起來很順口的成語,如此而已。及至長大出來工作,成了家,為人夫為人父后,才覺得這個成語的準確性和重要性。
為啥這么說呢?因為我大學畢業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處于東闖西蕩的狀態,工作單位換了六處,住的地方更是換了不下于十處,搬家都搬到怕。之所以怕搬家,是因為每次搬家,雖然其他行李很少,但書很多,有十幾大箱。所以只要一搬家,我都要為那十幾箱的大書而頭痛。由于這些書箱大而重,故每次搬家,我都要花幾百塊錢來雇人搬它們。而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我以前的住所,不是租的,就是學校的,沒有一套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所以,在那段時間里,我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每當夜深人靜,想起自己眼前的處境,心里總會莫名地升起一絲絲地悲涼,常常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覺得自己就像是一棵浮萍,是一個城市的邊緣人,沒有一種歸屬感。有時,看到那些在廣場上興高采烈地跳著廣場舞的大媽,我常常會想起朱自清先生的這句話來: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后來,經過十多年跌跌撞撞的奮斗,我的工作才真正地穩定下來。于是,在前年,我把心一橫,向銀行貸了點錢,在自己的工作單位旁邊買了一套小房子后,從此才算是正式告別了租房的生活。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在住進自己新房的那一天晚上,我站在自家的陽臺上,想著自己這十多年來經歷過的風風雨雨,道路雖然坎坷,但總算挺過來了。如今,終于能在深圳安下了家,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是的,一個人,只要不放棄,永遠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那么,就一定會有云開月明的那一天。
我這樣想著,看著遠方閃爍的燈火,路上奔跑的汽車,頭上的星星和月亮,竟然感到特別地親切,仿佛一夜之間,它們就突然變得清晰而親切起來,成了我的親人似的。就連平日里經常看見的那條厭惡的臭水河,也覺得它突然與自己產生了密切的聯系,因為它以后的好與壞,都會深深地影響著我的生活。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開始更加關心糧食和蔬菜,空氣和環境,關心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并要求自己,要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
可見,一個人,只有“居安”了,才能真正談得上“樂業”,而我們中國的先哲圣賢們,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造出了“安居樂業”這個成語。這也是為什么“安居”要放在“樂業”之前的原因。真沒想到,一個四字成語,竟然蘊含有這么樸實的人生大智慧,中國的文化,果然是博大精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