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孩偷了東西躲到了一家廢棄已久的雜貨店,可他們沒想這個雜貨店暗藏玄機,因為有40年前的人往屋子里投了一封諮商(詢問)信。他們三個開始很驚訝,甚至有些害怕,但是他們仍然回了信。諮商者是一位年輕女子,他的男朋友患了絕癥,她想咨詢她是該去參加奧運會培訓還是該留下來陪她男朋友。他的男朋友非常贊成甚至要求她去培訓,因為這不是女孩一人的夢想,更是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夢想。經過多次書信往來后,三個孩子發現諮商的是一個生活在40年前的人,也發現他們好像穿越到了四十年前。
克郎一直在追求他的音樂夢,他出生于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父母在家經營一家鮮魚店維生。他順利地進入了東京的一所大學,學了經濟學,這在父母眼中可是很大的驕傲,可是他卻選擇中途輟學,只為追逐自己喜歡的音樂。事后他告訴父母休學的事情,他父母很生氣,無奈之下提出了讓他繼承鮮魚店的生意,可是他繼續選擇了音樂。他很努力,可在音樂上卻一直碰釘子,沒有什么起色。祖母去世了,他回家奔喪,路上他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是不是錯的。回家之后他面對的是親戚鄰里的懷疑和瞧不起,甚至是指責,因為他父親已經年邁了,體力難以支撐鮮魚店的生意。克朗選擇了去浪矢雜貨店諮商,被雜貨店的信痛斥一頓后,動搖了,向父親提出了繼承鮮魚店的想法。沒想到這個時候的父親卻回絕了他,他父親支持他的夢想,想讓他堅持下去,如果輕易放棄,他將會很失望。雜貨店的回信來了,信中肯定了他做音樂的意義,克朗再次走上了音樂之路。克朗隨后去各地的孤兒院做音樂表演,一次大火中他救了一個小男孩,自己卻喪失了生命。而小男孩的姐姐小芹,后來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歌手,《重生》是她最喜歡的歌,也是她演唱會的壓軸歌曲,因為這是克朗自創的歌曲。小芹小時候在孤兒院曾經向克朗贊揚了這首歌,克朗也因受到贊揚倍受鼓舞。
浪矢雄治是浪矢雜貨店的主人,他愿意無償地為別人諮商,諮商者可以把諮商信投到箱子里,然后第二天去巷子后邊的牛奶箱領取回信。他總是耐心地回答諮商者的各種煩惱,包括一些小孩搗亂的信。后來雄治病了,兒子為了方便照顧把他接到東京的家里。雄治利用生前的時間又回到了雜貨店獨自待了一個晚上,最后他留給了兒子一封遺囑,讓兒子在他死后打開,讓他在自己死后三十三年時復活諮商窗,他想知道自己為別人回答的諮商到底對諮商者產生了什么影響,也因為他在那個晚上神奇地收到了來自未來的信。
浩介小時候非常癡迷披頭四的音樂,他家很富裕,但是他對父親做的工作卻一無所知。他經常邀請同學來家里聽披頭四的唱片,后來他家遭遇了變故,他父親的公司因虧空而打算帶著一家人逃跑來躲避債務。后來浩介聽說披頭四解散了,他很傷心。加上他得知他們一家要逃跑,他更加崩潰。他不知道要不要跟著父母走,他很糾結,后來他去了浪矢雜貨店諮商,最終經過幾次書信來往,雜貨店給浩介的建議是跟父母一起走,因為一家人只有心一塊才能共同克服困難。在出發前,浩介去東京看了一場關于披頭四的電影,他忽然發覺他曾經喜歡的披頭四團隊的心已經散了,他失望極了,回到家他就低價處理了他的所有唱片,盡管之前無論如何也要在逃走時帶上唱片。一家人終于踏上了搬征程,母親在路上對浩介說不會再給他額外的零花錢,因為他已經有了賣唱片的一萬元,浩介很沮喪,他在高速停車場逃走了,他跳進了一輛不知道去哪卡車,由于他是逃難出來的,不能暴露身份,在大阪車站被警察抓后一直使用假名字,最終流落到了丸光園孤兒院。后來他跟著師傅學了木雕。他本以為自己的離開父母的選擇是對的,可是就在他給浪矢回復活信時,他通過酒店的媽媽桑得知當年他在逃走的那個晚上他父母就自殺了,他父母為了浩介的身份不暴露,為了他不受自己欠逃跑的的犯罪行為的影響,他們選擇了自殺并用遺書迷惑警察是三個人集體自殺,因為這是保護自己孩子最好的方式。
晴美想通過當別人的情婦來獲取金錢,她想實現經濟獨立,她想報答養育過他的姨外婆,可她認為女性在公司根本沒發展空間,經過多次書信往來,雜貨店的信中給她指明了賺錢的路徑,那就是在1989年之前瘋狂購買地產,然后轉賣。后來晴美照做了,沒有做那個人的情婦,它最終放了大老板,實現了財富自由。
皆月曉子和浪矢雄情投意合,他們曾打算私奔,結果被發現了沒有成功,當時曉子家庭富有,而雄治只是一個工人,所以家里人發現后立馬就阻止了。曉子為了保護雄治在家人逼迫下寫了一封給雄治的絕交信。曉子一輩子單身,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她創建的丸光園孤兒院。
最后三個小孩選擇歸還他們偷得東西,并向警察自首。他們偷的東西的主人正是晴美,而在同一個晚上他們也為晴美的諮商信提供了完美的答案,他們三個站在未來的角度來回答四十年前諮商者的問題,這一個晚上的穿越顯的那么不可思議。
小說中諮商信的內容深入人心,邏輯非常嚴密,諮商者的糾結和煩惱不是一個結論一個意見就能解決的,這中間往往要經歷很多次的心理博弈,需要回答者能夠找到問題的關鍵,需要諮商者的真實想法也需要回答者設身處地地為諮商者著想,需要相互信任,也需要毫無掩蓋。
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純凈,令人舒適,唯有真實的東西才能打動人心,作者以大家身邊的熟悉的例子來構造情節能讓讀者能夠更好地感同身受。我認為作者本人的道德修養非常高,他的語言中總透露出一種人性化的理解心,一種毫無其他目的的純凈感。
小說里邊的人物相互聯系,環環相扣,有的結局很美好,有的結局很悲慘,作者向我們傳達的一種氛圍就是向善,和諧,積極幫助別人,你的一個真心實意的善意真的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里邊的人物沒有什么謊言,欺詐,虛偽,無論生活窘迫還是富有,無論是困境還是順境,他們都很真實。我想作者也是希望現實生活中有一種這么真實的氛圍。
總之,感謝東野圭吾先生,寫了一本雖然虛幻卻又如此真實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