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時候很是激情澎湃,揚言要每周寫一篇文章。后來堅持了兩個星期就被懶惰打敗了。我發現,對于還在學生階段的我來說,年初計劃往往會被一樣東西打亂破壞:長達兩個月的寒假。
好的。在荒廢寫作的第一個星期,心里還是有點斗志的:哎呀,可以等到過幾天再寫嘛,反正我還是會寫的。
在荒廢寫作的第二個星期:咦,原來第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了?我還沒有寫呢。到時候攢著寫兩篇好了。
第三個星期:漏了的兩篇不愿意寫了,萌新了一個新想法:不如寫一篇小說好了。于是找閨蜜,跟她說,寫完給你看看提點意見哈!
然后就沒了下文。
到了現在,不知道多少個星期過去了。
回到學校后也確實有這個打算。把“寫一篇東西”這項狠狠地寫在to do list上了。結果還是沒動。恍然間就找不到動力和靈感去完成這一件事了。于是我又陷入了迷惘和自我懷疑中:難道我就這么三分鐘熱度嗎?難道我就不能堅持?但幸好的是,在荒廢寫作的同時我并沒有荒廢閱讀。在靈感一來的時候(譬如現在),即使到了該午睡的時候了,我也想寫一寫(真是一個不會利用時間的家伙!)。
寫作的好處不用多說了吧。可以把輸入的知識在你的腦海里消化整理之后再輸出一篇。還有什么其他的暫時沒想這么多。總會有隱形的益處在的。希望現在這一次。拾起了筆就不要再放下來了。及時的記錄,反思,總結,無論對自我提升,還是學習都很有幫助。
說說最近吧。每天都有看Susankuang的微寫作。覺得收獲了不少有用的知識。多看多想還是很有用處的。經過近段時間的慢慢積累,我現在覺得相比一個學期前的自己懂得了更多,更能意識到世界變化發展的趨勢,想問題也成熟了很多,理性了一些。當然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keepup,理解了比沒理解要好,堅持了比沒堅持要好。我會在這條道路上繼續努力。增加有深度的知識的攝取量,降低在娛樂消遣閱讀上花費的時間。
說說重拾筆頭的靈感,共享經濟的發展。一個角度就是買房還是租房。顯然傳統的思維是買房, 買了就是自己的了,有個安心。租房子的話,一個月幾千給出去,跟供房一個月幾千也差不多。但房子供完了就是自己的,算是投資。租的話,即使你租個十年八年,也等于是花出去了,算是一筆花銷。但是,租房子可以比較隨心一點。想不租就不租,想換個地方就收東西走人。不用背個幾十年的擔子。不是供而是直接買的話,買房的錢可以用來投資,或許會賺更多的利益。到目前我也沒辦法說出那種更適合我。我更傾向于買房子吧。要看看共享經濟的發展慢慢會到達一個怎么樣的程度。我想,現代很多人的觀念都是跟我差不多的吧。
最后。說說我這幾天的收獲的新知識。
就是買內衣有大學問!再也不可以像以前那樣隨意穿穿了。別的不說,滿足最基本的要求,起到最基本的保護作用,適合自己,才是王道。
在寫作荒廢的第n周,重新誕生了一篇四不像。下一篇,一定會在一個星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