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控制想法 如何在憤怒、恐懼或受傷的情況下展開對話
2018-01-22 19:48:03
問題不在于你如何玩游戲,而在于游戲如何玩你
注本章要討論的是如何通過管理情緒的方式控制關鍵對話。通過對個人感受施加影響,你可以讓自己處于更有利的地位,在此基礎上成功運用前面講過的技巧。
2018-01-22 19:54:00
真受不了這個人
注
不管是誰讓你心情不好,有些人的反應方式總是比其他人更激烈,更容易情緒化,即使面對重復出現的同樣問題仍是如此。
案例
你是否經常聽到人們說:“真受不了這個人!”你自己是否也經常這么說呢?比如,你正舒服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這時婆婆走了進來(她和你們一起住)。她看看凌亂的房間,然后開始收拾幾分鐘前你吃剩的一堆零食。你感到很氣憤,她總是自以為是地在你的房間里出入,感覺你就是個懶蟲。
過了一會兒,丈夫問你為什么黑著臉,你嘟囔道:“還不是你媽!我正好好地看著電視,她進來給我臉色看,我能有好心情嗎?說實在的,她能不能別這么干啊,我一周就這一天休息,想放松一下都不行,非要惹我不高興。”
丈夫皺起了眉頭:“是她惹你不高興還是你和自己過不去啊?”
2018-01-22 19:54:49
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有的人可以認真傾聽令人不悅的觀點,有的人聽到別人說自己嘴上沾了果醬也會勃然動怒呢?為什么有時候面對別人的指責你會不動聲色,有時候路上行人的一個目光卻會讓你大動肝火呢?
注
兩點關于情緒的聲明
①是你制造了自己的情緒,是你讓自己感到害怕、煩惱或氣憤。讓你產生情緒的只能而且永遠是你自己。
情緒并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不管你多么振振有詞地指責別人,實際上其他人是無法讓你陷入某種情緒的,
②產生負面情緒后你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控制它,要么被它控制。
也就是說,在出現強烈情緒時,如果你無法駕馭它,就會成為它的俘虜。
2018-01-22 20:07:11
所以,我們要問的是:路易的舉動和瑪利亞的感受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是否存在一個中介環節,可以把別人的行為轉變成我們的感受呢?如果不存在的話,那么事實只能是這樣的——別人讓我們感覺到的是我們自己的行為方式。
注??
2018-01-22 20:08:07
,在他人的行為和我們的感受之間的確存在著一個中介環節。這個環節的存在是因為,行為本身無法也不會造成情緒反應。
注
正因為如此,10個人面對完全相同的情況才會有10種不同的情緒反應。例如,在和路易這樣的人一起工作時,有些人會覺得是種侮辱,有些人會感到好奇;有些人覺得憤怒,有些人會感到被關心甚至是被照顧。
2018-01-22 20:08:36
那么這個中介環節是什么呢?
注
所見所聞→主觀臆斷→道德評判→形成感受→產生行為
這里第②項是主觀臆斷'而有能力主觀臆斷的是且僅是我們自己,如果能構思不同的情節,我們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有辦法控制內心產生的想法(通過重新思考或重新解讀等方式),我們就能管理自己的情緒,進一步掌控整個關鍵對話的表現。
它是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在觀察到對方行為之后,產生某種情緒之前,我們在大腦中構思的想法或情節。
換句話說,
我們會對觀察到的事實賦予某種意義,猜測這種行為背后隱藏的動機,即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做?
同時,我們還會加入自己的判斷——這種行為是好是壞?
然后,在這些想法或情節的基礎上,我們的身體開始對情緒做出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