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是記憶中見到那個人時,心中小鹿亂撞似得不知所措,欲言又止的羞澀模樣。初戀這件小事,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是一種珍貴的體驗。如今大量的青春影片的出現又恰好喚起了我們年少時光珍藏在心中的那縷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讓觀眾著實緬懷了一把單純的青春歲月。
可能,長大后的我們面對生活的柴米油鹽,職場的爾虞我詐,內心早已筑起了厚厚的銅墻鐵壁來抵擋現實的種種不如意。所以,一部故事情節并不怎么樣的青春電影,就能釋放我們壓抑已久的情緒。
初戀,畢竟藏在一個人的心里,再也不輕易在別人面前說出口。所以,許多人愛看別人的初戀故事,感動地分明只是自己。
別以為,電影編劇會講愛情故事,分分鐘讓我們哭暈在屏幕前。真正厲害的,寫初戀,聊初戀的人其實是他……
人民藝術家:老舍
老舍是當代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話劇《茶館》,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另著有多篇短篇小說和散文,是著作頗豐的人民藝術家。老舍的作品大多數以北京小市民為觀察視野,透視民族心態,批判當時社會的黑暗,并且表現出他對下層人民的同情。所以他的作品,雖然描述的是不知名的京城小人物,卻是有著大格局的家國情懷。
昨日,無意間翻開他的短篇小說《微神》,我本以為這也該沿著老舍先生一貫的字正腔圓的京派“正道”而走,讀了幾句卻咂摸出了不同的味道:這是一條通往滿是淺軟小草,微帶著泥土清新氣息的鄉間小道。
《微神》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我”的初戀故事。“我”和初戀在17歲那年彼此暗生情愫,可是因為世俗的偏見,“我”不敢向她家提親。后來的“我”遠去南洋留學,依舊不改初心,學成歸國回,初戀已經被迫成為暗娼。可是,“我”依舊愿意娶她。她在一次打胎中,自己結束了生命,留給我無限的念想。
作品凄涼哀婉,現實與夢境相交融。作者呈現給我們一個年少悸動的羞澀萌態,世態炎涼下的隱忍悲哀的初戀這件小事。
01 青春懵懂,初嘗愛滋味
那年十七歲,“我”和她互有好感,暗生情愫。她身量不高,卻是那樣的柔軟,如此的嬌媚,腳上穿著一雙小綠拖鞋,渾身散發出少女的醉人清香。
“我”喜歡她,怯生生的;她亦對“我”有愛意,羞澀地微笑。
原來,那已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只是那么短暫,轉瞬即逝,留下的只是回憶而已。
老舍的語言功底和細節描寫,彰顯出了他的大師級風范。在他的筆下通過初戀中的少男少女的兩雙眼睛,表現出了那種怦然心動的微妙心理變化和羞澀又甜蜜的心情,讓人如臨其境,又似回到了那年剛品嘗愛情滋味的一刻。
我的眼睛盯住了她的。她要低頭,還沒低下去,便又勇敢的抬起來,故意的,不怕的,羞而不敢羞的,迎著我的眼。直到不約而同的垂下頭去,又不約而同的抬起頭,又那么看。心似乎已碰著心。
初戀的滋味,不就是如此嗎?
他們的十七歲,就是最美的時光。滿眼的笑意中,透露出彼此的滿滿愛意。愛情,最初的模樣就是:我怎么看你都覺得歡喜。
02 異國他鄉,千里寄相思
只是,男婚女嫁又談何容易。二十二歲了,還未趕上五四運動。不能坐在一起談天,亦不敢放肆地笑。兩年后的“我”只身赴南洋求學,從此她一直在“我”的夢中相伴。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初戀的音容笑貌時時在腦海浮現,“我”天真地以為,她還在原地等著。
她后來告訴我,她曾企盼過“我”回來,只是嬌艷欲滴的年紀難以抵御甜言蜜語,肉體比愛更少些忍耐力。
懼怕使你失去一切,隔離使愛的心慌了。
先生的文字,處處透露出人性的矛盾和炎涼世態。
愛情,也許耐不住長久地等待;分離,可能抵不住眼前的溫軟。大家都沒錯,可是最終還是錯失了彼此。
03 游子雖歸,不似當年情
“我”歸國后,第一時間打聽她的下落。只是,她已經淪為了暗娼。從此把愛藏在心中,用肉體掙茶飯滋養肉體,還要填補那吸煙父親的無底洞。
“我”見她的一剎那,心里似有一把刀不斷地挖剜著心肝,直到血流成河,卻不得不忍住傷痛。“我”依舊愿意娶她,因為“初戀是青春的第一朵花,不能隨便擲棄”。只是,不愿回頭的是她。她的狂笑,讓我感到害怕。
人,怎么會變得如此?
老舍先生,用細膩入微的筆觸一語道出女人的內心所想:
憐比愛少些味道,可是更多著些人情。
何其精辟的一句話,聽了,讓人脊背陣陣發汗。
人世間的男女情愛,如果帶有愛憐的成分,那么另一方就要一直感激對方的不離不棄之恩。不對等的愛情,雙方是站不到同一高度,也就不可能執手一生,相伴到老了!
所以,她寧愿用死留住在戀人心中永遠的青春背影。
這是一個老舍筆下的初戀故事,融入了個人真切的情感,讀來不禁使人潸然落淚。先生的筆下的初戀道出了那個年代青年男女愛而不得的無奈,揭示了女性在當時社會中地位低下,婚姻不幸的悲慘命運。更是先生對非人世界的血淚控訴。
只是,初戀在任何年代都是一樣的純真至美。那是人們過往的青春歲月,那是記憶深處珍藏的佳釀。夜深人靜時分,獨酌一杯青春之酒,也許才會明白“哦,感動的感覺也還不錯!”
是的,感動也是一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