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緒?MBA智庫百科是這樣解釋的:情緒是指人有喜、怒、哀、樂、懼等心理體驗,這種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一種反映。
人與社會發生鏈接,大多以組織為載體。也就是說組織管理的對象是人,而人的情緒好壞會直接影響人的活動能力和工作效率。一般來講,正面的情緒能夠起到促進協調和組織的作用,它有利于勞動者工作效率的提高。
負面情緒則會對個體、組織帶來破壞、瓦解和干擾的作用,主要表現為焦慮、挫折感等。焦慮使人的認知水平和操作效率下降;挫折感使人的行為具有攻擊、冷漠、幻想、退化、固執和妥協等傾向。
此外,悲哀、憤怒、倦怠等消極心境會使人感到厭煩、消沉、枯燥無味,對人的創造性思維產生一系列消極影響,如害怕承擔風險、過分追求穩定的秩序、過早地作出判斷、醞釀能力降低等。
每個人都有被負面情緒困擾的時候。組織管理人員就是要想方設法掌握和控制員工的情緒,幫助員工克服負面情緒,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從而保持生產和工作效率的持續高漲。
例如,根據赫布(Hebb)對焦慮進行的研究,員工在適中的緊張情緒狀態下的操作水平較高,而在身心完全放松和高度緊張情緒狀態下的操作水平都較低,在工作和生產中,應該使員工產生中等程度的焦慮,從而使他們發揮出最高的工作效率。
個體,作為情緒的直接體驗者,是情緒的直接控制和調節者。尤其在當今這個“超級個體”的時代,調節和管理情緒是個體的一種能力。那么怎樣調整自已的情緒,盡快從坑里爬出來呢?
一是悅納接受自已的情緒,與它和平共處。能夠覺察到情緒的存在,不加評判地對待情緒,無論是哪種情緒,來了,就接受它,觀察它的存在即可。
二是學會自我對話。認知是決定我們情緒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自我對話的內容其實是我們對一件事的認知的表現形式。因此,在面對負責情緒時嘗試和自己說話,
比如:我看到了你的傷悲,我知道你受委屈了。或者將自已所有的委屈,自言自語并錄下來,再放給自己聽,不斷的去感受自己的情緒,可以起到“說”“聽”的雙重效果。然后讓自己放松和平靜下來,并以這樣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情緒。
三是將情緒用筆記錄下來。通過整理影響情緒的事件、人物,嘗試著跳出事件本身,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問題情緒。甚至可以把當事人的自己,設想成自己最好的閨蜜,你會怎樣寬慰她?會給她提什么建議?同時,通過記錄這個緩緩地過程,還可以讓自己冷靜下來,理性思考。
四是向他人傾訴。遇到情緒過分郁積,可能吞沒自己的情形,萬不可強制壓制,形成內向的自我攻擊,這種傷害有很強的殺傷力。
不具備“寫”的操作條件,可以用“說”的工具進行傾訴,或者說“倒垃圾”,從而釋放自己。這時候選擇傾訴的對象很重要,以免給自己帶來二次或后續傷害。
建議選擇:一是自己的親人。比如爸爸媽媽,他們是最可信賴的人,是無私愛你的人,告訴他們自己的導致壞情緒的苦惱困惑,不需要建議,只是有人聽你說就好。上世紀六、七年代的可以選擇兄弟姐妹,當下的獨生子女們可以選擇有血緣關系的表兄弟姐妹。
二是閨蜜鐵哥們。知根知底知性情。以信任為依托,多年打下的友情基礎,上升至類似或勝過親人的關系。
三是咨詢師類的職業人。既然是職業人,就會有職業道德約束和職業規矩,服務收費,對等交易,專職的情緒的收納人。
五是不斷提升自已的認知。如果說前四項是治標的,那么這一項就是是治本的。
所有的苦惱情緒說到底都是來源于自己的認知層次不夠,多元浩大的世界,什么事都有,你的認知度夠高,就能夠包容,包容了就不會有煩惱。你的負面情緒來源于你容不了,想不通,看不透。怎么辦?學習提高和改進。學習,除了釋解自己的無知,還可以分散自己對不良情緒的關注力。當你的認知度提升,能夠站在更高的層面看你遇到的事件事物,你就會釋懷而笑啦。
當然,以上都是比較理性的方法。你我都是普通的平凡人,而人是感性的。所以,順應人性,偶爾放縱一下自己,該攻擊就攻擊下。比如,回擊導致壞情緒事件的當事人,將情緒直接釋放。不過,這種攻擊也需要自己能hold住,因為它是一把雙刃劍,攻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難逃其傷,謹記小心使用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