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下午的時間讀完了《追逐日光》。作者是美國畢馬威前首席執(zhí)行官。
他被診斷出罹患腦癌,生命只剩下3個月的時光。
書中記錄了這三個月中他的心態(tài)變化。他探訪昔日好友,和家人安靜相對,甚至策劃好了自己的葬禮。
對于提前策劃葬禮,我們并不感覺陌生。
在《非誠勿擾》中,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也是提前策劃了自己的葬禮。
在他的葬禮上,女兒還為他念了一首詩: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那首詩,當年曾感動過無數(shù)人。
原來,當知道自己有一天終將離去,還有人能夠如此坦然。
是啊,只要我們在世的每一天都有意義,死又何足懼呢?
幾年前,我參加過一次“陽光心態(tài)”企業(yè)培訓(xùn)。培訓(xùn)師在最開始,也讓我們每個人都寫一份自己的墓志銘。
當人們面對死亡的時候,都很難淡定,都惴惴不安。有對往事的追悔,有對未竟事業(yè)的遺憾,有對死亡的恐懼。
在《追逐日光》中,尤金·奧凱利也經(jīng)歷了這個過程,但是他始終樂觀面對,甚至在書的開頭說“我很幸運”。
在他看來,他要比那些毫無預(yù)兆而突然死亡的人幸運,因為他有3個月的時間去思考死亡對他的意義,并積極面對當下時光。
是的,那些車禍、空難、地震中離開的人們,他們甚至都沒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
2012年,我問一個朋友:“2012會來么?我夢見一個2012逃亡路線,起點在東非大裂谷。怎么辦?”
朋友坦然地說:“對于一些人來說,他們經(jīng)歷了突然的車禍、災(zāi)難般的大地震,那就意味著他們的2012。”
是啊,在活著的每一天,好好珍惜時間,不虛度,即使那天真的到來,一切也都是天意。又何必太在乎呢?
尤金也說,生死都是命運操控,那么我們能做的便是在有生的日子里,不浪費每一天。在災(zāi)難抑或是運氣面前,我們要做的始終是面對現(xiàn)實。
沉湎于過去的輝煌,或憧憬于未來的未知,于現(xiàn)世中的自己都是沒有意義的。
為什么不好好享受當下,珍惜眼前的快樂和幸福呢?因為,在未來的某個時光,你也會懷念現(xiàn)在的你,和正在發(fā)生的事。
在這本書中,沒有華麗的語言,卻句句真誠,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活在當下,少些計較,就能每天很開心。
很多人拼命工作,問他為了什么?答:“還不是為了讓老婆孩子過得更好?”因此,他犧牲了周末和晚上與家人共處的時光,即使有難得的空閑時間,也是在電腦旁寫總結(jié)、規(guī)劃。而到了生命的最后,當自己被死神制定了deadline,也許很多人都會后悔自己用太少的時間去陪伴家人,卻把大把時間用在了陪客戶、生意伙伴、飛機、火車上。
尤金·奧凱利在書中描繪了他的人際關(guān)系圖,在這個同心圓的最外圍,是他的同學(xué)、生意伙伴、客戶等人,而越接近同心圓核心,人數(shù)變得越少,而里面的人對他來說卻是最重要的。可經(jīng)分析后他發(fā)現(xiàn),他之前花了太多精力放在了維護外圍的人際關(guān)系中,卻忽視了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愛人、親人和孩子。
很慶幸,我在還沒老的時候看到了此書,也重新審視了一下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對于現(xiàn)在的自己來說,家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多拿出時間陪伴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朋友是第二位的。對于朋友,不再求多,而是求精。這些篩選下來的朋友,是價值觀與我趨同、能合得來聊得來、善良的人。聊不來的,不想再費精力維護了,沒有意義。
剩下的時間,觀照自己的內(nèi)心,多拿時間審視自己,多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在《再見了,艾瑪奶奶》中,面對人生中的最后一年,艾瑪奶奶也如尤金一樣平靜。她照常整理花園,每天化妝,會見朋友,整理家庭日記。她也是智慧的。
因為碩士論文的選題方向是死亡教育,我因此讀了很多相關(guān)書籍,也更加體悟了死亡于人的含義。
正如尤金在《追逐日光》中所表達的,面對死亡,你仍然要保持微笑,好好度過余生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