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逐日光》有感

記得2009年王俊珍老師贈予我一本書,叫做《追逐日光》。也許當年21歲的我依然稚氣未脫,翻書不到十頁竟心不在焉,于是暫且把書擱置一邊。如今相隔8年,我已是一個教齡三年的人民教師,再次閱讀竟讓我產生多次感悟。于是,我帶著敬佩和感嘆,一口氣連續5天讀完了此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53歲的尤金·奧凱利擔任著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畢馬威美國區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事業正處于人生巔峰,他熱愛著妻子、女兒及朋友,他所擁有的一切是那么美好……然而一張診斷書卻讓時光戛然停滯:腦癌晚期,只剩下三個月的未來。尤金必須當機立斷,修改了原先的人生計劃,并拿出在高爾夫球場上追逐日光的勁頭,努力把握所剩無幾的光陰。于是,他設定了臨終要做的7件事情,且逐一完成,安心離逝。此書是他臨終前三個月的內心告白,是他送給后人的一份珍貴禮物。

圖片發自簡書App

書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尤金的一句話:“我希望在最后的歲月里,能夠意志堅定地和過去告別,能夠體察生命的真義,能夠享受生命的快樂。”下面我就告別過去、體察生命真義、享受生命快樂來談談我的個人感受。

如何告別過去?尤金畫了一個同心圓,里面劃分了7個層次的人群,由外到內分別是:分享過自己經歷和激情的人以及讓彼此生命變得更精彩的人;親密的商業伙伴;一輩子的朋友;親密的家人;瑪瑞安(養女);女兒;妻子。尤金曾有過一絲憂慮:也許告別對象中有很多人完全不愿意和一個快死的人有任何糾葛,但結果證明,雖然相聚的氣氛難免悲痛,可告別對象的言語表情很快流露出滿足。看來,尤金與大家的告別不僅創造出了一個只屬于彼此的珍貴時光,這種時光讓他們感到榮幸,這些行為也證明了尤金與他們之間的關系有多么親密。尤金均與每個層次的人一一揮手作別,這是一種善始善終的精神。現實中很多人辦事虎頭蛇尾,剛開始做一件事時聲勢很大,到后來堅持不住,勁頭越來越小,最后什么都得不到,虛度了光陰,提起往事卻不敢面對。所以,無論是人際交往還是生活、工作,我們都應該拿出持之以恒、真心實意的態度去對待,只為回眸之時能夠問心無愧。

何為體察生命的真義?我認為就是活在當下。面對死亡,大多數人都是充滿悲傷和恐懼。在我28年的人生旅途中,已屢次經歷親人朋友離逝的悲痛,如果說死亡是最消極、最糟糕的事情,我相信無人有異議。而尤金卻把死亡稱之為“禮物”,因為如果沒有這份“禮物”,他就沒有活在當下的感悟。在得知病重之前,尤金工作忙碌,每天都在會議、客戶見面、解決突發事件中度過,為了應付種種壓力,不得片刻喘息,因此錯過了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機會。在余下三個月的光陰里,他學會體悟周圍世界的美妙,但同時他又發現,曾經作為擁有40億資產和20000名員工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活在當下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險峰。是的,人總喜歡懷念過去,過去的成就輝煌,或者和朋友相識相知的日子是那么美好和感動。還記得剛踏入大學的我,由于學習環境、生活方式等的改變讓我產生了不習慣,進而日益想念高中生活,甚至恨不得時間倒退,再經歷一次高考。而大學畢業之后,我又不禁想起冬日里和同學們在琴房排練的時光、想起領取獎學金的自豪時刻、想起因為自己的小心眼而與同學鬧矛盾而懊惱不已……我們總覺得現在的朋友沒有以前的朋友交心,但過了一個階段,又會回頭想念當日。經常憧憬未來,每一天都在期待明天會更好。讀到這里,有沒有引起你的共鳴?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每天活在過去中,當下雖然我們還看不清,但當下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像尤金一樣珍惜眼前,那樣,時光就不會像過去來不及認真就匆匆而過。

閱讀《追逐日光》后,我估計全球除了愛爾蘭以外的葬禮都是充滿哭泣的。為什么呢?因為科琳(尤金妻子)按照丈夫心愿,給他舉行了始終洋溢著歡樂愉快氣氛的愛爾蘭傳統習俗葬禮,參加者有家屬、同事、朋友、崇拜者等幾百人。科琳說,尤金在短暫的一生里,給很多人帶去了溫暖,即使不在人世了,也希望借此葬禮,讓他愛的人都歡聚一堂,追憶往昔、聆聽音樂、享用美食,體會其樂融融的感覺。在我看來,尤金生前懂得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逝世后也不忘鼓舞后人要享受生命快樂。這不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正能量嗎?一時的失意,不代表一世的失意,人生短暫而寶貴,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樂觀的態度,這樣,對我們的身心、身邊的人都有莫大的好處。

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雖然我的事業難以達到像尤金·奧凱利那般輝煌,更別說像他一樣名垂青史,但我相信只要堅持活在當下、追逐日光,我一定能夠享受精彩的人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