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17梁惠王章句下4》
今天是丙申年乙未月甲寅日,六月廿八,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齊宣王在他的離宮---雪宮接見孟子,宣王問:"有道德的賢人也有這樣的快樂嗎?"
前面第二章,梁惠王也問過孟子同樣的問題:"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回答他說:"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夠享受這一種快樂,沒有道德的人就算有這種快樂也是無法享受的。為什么呢?因為沒有道德的人,老百姓恨他恨得寧肯同他同歸于盡,就算他有高臺深池,奇禽異獸,難道能夠獨自享受嗎?"
這次,孟子思路一致,說法不同:"有的。如果他們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君主。這是不對的。人不得志,不去反省自己的仁義修養,反而責備君主不用自己,這不是君子之道。可是,作為一國之主,只顧自己適情縱欲,獨樂其身,不同他的百姓同樂,也是不對的。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快樂憂愁。如果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百姓也會樂意使君主擁有無比的快樂;如果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已的憂愁,百姓也會以君主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既使為之赴難亦在所不惜。和天下之人同憂同樂,這樣還不能使天下歸服的,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
君主百姓,地位而言,上下懸殊;若論其情,則休戚與共。由此可見,我們想要常享其樂,就要關心生活生態。既使君主都做不到關起門來獨享其樂。
【"昔者齊景公問于晏子曰:‘吾欲觀于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瑯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
過去齊景公問晏子:"我想到轉附、朝儛兩個山上去巡游,然后沿著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瑯邪。我該怎樣辦才能夠和過去的圣賢之君的巡游相比擬呢?"
山東有一座瑯邪山,安徽滁州也有一座瑯琊山。滁州之瑯琊山,此為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山上的智仙和尚修了"醉翁亭",歐陽修創作千古之作《醉翁亭記》的瑯琊山。
山門有蘇軾親筆力書"瑯邪山",蘇軾誤將瑯琊寫成瑯邪,但是,因蘇軾的書法獨步天下,兼之蘇軾與歐陽修情同父子的師生情義,這塊碑文仍立于山門。蘇軾親筆石碑的《醉翁亭記》也在山上。正是觀賞這塊碑時,蘇軾的"之"字,猶如石破天驚之勢深深觸動內心,覺得能寫會寫想寫毛筆字了。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晏子答道:"問得好呀!天子到諸侯的國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視各諸侯所守的疆域。諸侯去朝見天子叫做述職。述職就是報告他所執掌的公務。巡狩和述職,都是工作,沒有不和工作有關的,沒有一樣是"想走就走的旅行游玩"。春天巡視耕種,補助貧困,缺少生產資料的,如種子、農具,幫助他落實,不使他耽誤春耕;秋季巡視收獲,救濟歉收,孔子說過"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專門耕種,也難免餓肚子。同理,勤力耕耘也會遇到欠收之年,這樣的情況幫助他度過難關,使他上養父母,下育妻兒。夏朝的諺語說:‘我王不巡游,我們怎得休養生息?我王不省察,我們哪得接濟救助?春行叫做游,秋行叫做豫,我王春秋之巡,足以讓諸侯效法?!?/p>
今日恰好穿行于阡陌村野之間,默默地觀察村落與阡陌。宅間、村落、阡陌一下子變得與以往不同。仔細估量一簇一簇聚居的民居,估量其間田產稻田的規模,對應著孟子的井田制,對應著田間小路和縱橫溝渠?這一刻真切體悟到"人本身就是目的",人不是工具,不是手段,不是"國家資產"。使人們養活自己,贍養父母,養育妻兒,安全有序,幸??鞓?,這本身即是目的。不存在比這更多的目的了,除了謊言。
【"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饑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胥讒,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悅,大戒于國,出舍于郊。于是始興發補不足,召大師曰:‘為我作君臣相悅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其詩曰:‘畜君何憂?"畜君者,好君也?!?/p>
現在可不是這樣了,君主一出巡,軍旅隨行,到處籌糧運米,供給這一萬二千五百人的軍隊,饑餓的人得不到食物,勞苦的人得不到休息,所有的人無不切齒側目,怨聲載道,民眾就會被迫作惡。這樣的出行,違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浪費食物如同流水,流連忘返,荒亡無行,諸侯也為之憂愁。什么叫流連荒亡呢?順流而下不知回返叫做流。逆流而上不知回返叫做連,不知厭倦地打獵叫做荒,沒有節制地飲酒叫做亡。過去的圣賢之君,沒有流連的娛樂,荒亡的行為,您要遵從哪一種做法呢?是為工作的巡狩呢?還是取樂的流連荒亡呢?由您自己決定吧!’
景公聽了,大為高興。先在都城內做好準備,然后駐扎郊外,在那里開倉放糧,出錢賑濟,救濟貧窮的人。又叫來大師說:‘給我制作一曲君臣同樂的歌曲!’這個樂曲就是《徴招》、《角招》,歌詞說:‘阻止君主作出流連荒亡之行,這是忠愛君主的作為。"
齊景公到底只是作了表面文章,沒有真學圣王的誠意。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譯注》楊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