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語:紐約時報暢銷冠軍,引萬人落淚的生死書(2016.1上市)
書目:《當呼吸化為空氣》
分類:文學
國別:美國
作者:保羅·卡拉尼迪
小節標題:
1.一張CT掃描圖,帶來了死神的判決
2.回憶過去,一個文學青年棄文從醫
3.在醫學院的痛苦訓練,讓他明白了醫學的本質
4.一個前途光明的外科醫生,在人生的頂點跌入了深淵
5.死亡的焦慮,是無法從數學概率當中找到解藥的
6. 我無法繼續走下去了,但我會繼續走下去的
7.重回手術臺,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
8.生命是可以戰勝死亡的
關于本書:
保羅·卡拉尼迪(Paul Kalanithi)是原美國斯丹佛大學醫院神經外科的住院總醫生,也是一名熱愛古典文學的作家。從斯丹佛大學英文系與生物科學系畢業后,卡拉尼迪轉往劍橋大學攻讀醫學科學史與哲學,此后于耶魯大學醫學院學習神經科學,并因對妥瑞氏綜合癥的杰出研究獲得了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最高獎勵。
二零一三年,處于事業巔峰的卡拉尼迪在史丹佛大學醫院實習,不料卻診斷出了肺癌。從萬眾矚目的天才醫生到生命垂危的癌癥病人,卡拉尼迪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癌癥的威脅又帶給他怎樣不同的生死感悟?臨終之前,卡拉尼迪用二十二個月的時間寫下了回憶錄《當呼吸化為空氣》。他在書中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也為后人留下了一本關于疾病、醫學、生命與死亡的沉思錄。
本書金句:
1.如果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那么未經生活的人生還值得審視嗎?
2.意義雖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不能離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道德價值而論。
3.我從事這一行業的初衷,一部分是為了研究死亡:為了理解它,揭示它,面對面地直視它。神經外科學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將大腦與意識緊密相連,也將生與死緊密相連。
4.對人與人的可關聯性保持開放態度,不是說要高高在上地向病人揭示什么偉大的真理;而是要站在病人所處的位置上——無論他們處于什么位置——帶著他們全力地往前走。
5.一個人背負著他人的十字架,必然會有不堪重負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