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身在職場,難以避免會擔心失業的問題,我想,我們會走向失業的,而且還是無可避免的迎來失業時代。
失業潮流
最近這兩年失業的人越來越多了,時代迎來了失業潮流。
各行各業都有明顯的裁員現象,傳統行業如此,互聯網行業也是如此。
互聯網落地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人們的生活因為他而獲得了極大的便利。
與之相對應的,收獲便利的同時,我們也在失去一些工作崗位。
無人便利店讓我們買東西方便了但失去了收銀員,導購員,店長的工作崗位, 也許只需要一位貨架管理員就夠了。
無人加油站讓加油更方便,不用排隊繳費的同時,我們也失去了加油站服務人員和收銀員的崗位。
外賣平臺的成熟,大大改善了工作餐的狀況,同時,我們也失去了餐廳服務員的崗位,你一定聽說過,有許多餐飲店僅提供外賣服務,不提供堂食服務,沒有餐桌,沒有柜臺,有的只是生產設備,和一個訂單管理設備。
家庭清潔機器人在我們工作外出時,會在家里打掃衛生,我們任然會請鐘點工做清潔,但毫無疑問的將會減少我們請鐘點工的時間,畢竟,機器人一直在做地面清潔。
毫無疑問,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工作崗位會逐漸介紹,新的行業會形成,老的行業會被替代,這對于我們產品經理 而言是一樣的。
導致失業的根本原因是 用人崗位的減少,而用人崗位的減少卻是由下面兩個原因構成。
崗位急速膨脹
也許你還未發現,我們身處“長尾”之中,這是一個與經典相對的時代。
5年前或者更早的時間,互聯網處于”經典時代”,人們使用相同的產品,所有的財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屆時,互聯網公司雖然也很多,但每家互聯網公司都有很濃重的互聯網氛圍。
互聯網在顛覆傳統行業,你一定聽過這句話,而且一定聽過很多次了,是的,互聯網確實顛覆了許多的傳統行業,直到出現了多個成功的顛覆案例以后,傳統行業就做不足了,開始自己逐漸互聯網團隊,想要“互聯網化”。
姑且不談傳統企業為何意圖“互聯網化”,我們只需要知道,這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崗位,也就在這幾年,互聯網從業人員越來越多,對應的培訓機構層出不窮。
我們身處長尾當中,數之不盡的中小型傳統企業陸陸續續組建了互聯網團隊,這些中小型企業給互聯網產生的累計共享,并不低于互聯網龍頭企業,單獨從就業崗位貢獻而言,甚至遠遠的超過了龍頭企業所貢獻的崗位,需要強調的是,長尾效應是指累計的由中小型企業提供的崗位數。
常見到的 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做法:
1.企業新增IT部門;
2.多家企業成立合資互聯網公司;
3.上市集團高管進行互聯網創業;
4.大企業投資成立一家新公司,實際上可以理解成網絡部門的分公司。
互聯網團隊的組建成本實在太低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設備成本,加上我們的人力成本,就占據了總成本的20%,這對于一些擁有不錯營收的傳統企業而言不難,畢竟我們不需要一個廠房,也不需要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的生產設備,也不需要上百人的工人。
我們只需要一個網絡覆蓋的環境,一臺性能還算不錯的電腦,少的,我們可以幾人成立,多的也不過20多人。
這樣的低組建成本,吸引了中小傳統企業的冒險一試,于是,我們發現身邊的人都互聯網化了,似乎各處都在招聘,一夜間,諸多的培訓機構興起。
從業人員伴隨著崗位的增長越來越多,很奇妙的化學反應。
似乎和泡沫經濟有那么一點相似。
泡沫破滅,企業死亡
互聯網團隊的組建成本或許比傳統行業低上許多,但不確定因素卻比后者高上不少,傳統企業,投入生產材料,投入生產技術,總是能夠獲得 產品,差別只是在于質量的好壞,而互聯網團隊的產物卻在有和無之間徘徊。
大部分的互聯網團隊是沒有生產的,長達半年的 時間投入,研發占據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由于缺少合適的方法,最終也只是能夠得到一個還算完整的app,可價值卻幾乎沒有。
已經記不得多少次,有在這樣環境工作的朋友向我訴說各種讓人難以接受的決策或者安排,又有多少與產品本身違背的需求被強制性提上了日程。
即便是在互聯網環境里,尚且有不少運營不知曉如何與產品合作,也有不少產品經理不知曉如何與運營合作,這樣不穩定的團隊氛圍若是放在更加惡劣的傳統行業的組織架構里,是有多么大的風險,銷售,客服,商務這些偏傳統性質的崗位,我們又如何展開合作。
最終我們會發現這若干個由傳統企業孵化出來的互聯網團隊,缺少了我們最關鍵的因素,互聯網基因與互聯網氛圍。所謂的角色平行幾乎不可見,所謂的通力協作幾乎看不見。
更多的是感受到“不得不做”的需求,以及更多的 “不理解”,同事不理解為什么能這么做,不理解為什么不能那么做,我們也不理解同事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要反對那樣做。
在我們接觸不到的地方,
有運營被迫轉成了產品崗位,并且很快的他就要獨立負責一款產品。
有剛從培訓學校走出來的新人,被迫獨立負責一款產品。
還有銷售出身的產品總監,帶著一隊產品人,做著銷售的事情。
更有被上層需求不斷壓榨的產品人,大部分時間都耗費在了畫圖和文檔上,盡管他或許還沒有意識到為什么要寫文檔,盡管他的上層,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寫文檔。
還有很多,我也不曾知曉,或者遺忘的案例, 我想,不會太少。
泡沫過后,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互聯網團隊解體,缺少對互聯網的深入認識,盲目的組建團隊,將互聯網團隊定義為生產團隊而不賦予需求以及對產品的控制權,最終會誕生大票的死亡案例。
一年,對于傳統企業出身的互聯網團隊是個魔咒,有太多的類似項目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宣布結束,或許這和人們的認知背景相關。
對于傳統企業而言,一年,應該能有一些產出了,應該有一些可以銷售到市場的產品了,應該產生市場價值了,可對于互聯網而言,一年能代表什么呢? 可能尚未有一款正確的健康的產品上線。
這個結果在向我們的老板提出挑戰,是否還要繼續。
互聯網泡沫破敗后,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由傳統企業扶持的互聯網團隊的解體,我們將會在極端的時間內,明確感覺到合適的崗位變少了。
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最終會以第三方平臺與外包平臺的介入而發聲變化,前者會意識到自己并不需要自己組建互聯網團隊,只需要尋找一個優秀的團隊,展開合作。合作雙方各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只是將彼此的優點進行整合,發揮出更大的商業價值。
以產業升級為使用的互聯網團隊,最終都會成為傳統企業的優秀合作伙伴,他們將會把互聯網的價值疊加在傳統企業之上,
這就像肯德基等品牌快餐店不再需要自己做產品了,與外賣平臺展開合作,效果會比自己搭建系統快速許多,
盡管他們已經推出了自己的app,自己的配送業務,自己的公眾號和小程序,但我們知道他的數據并不理想。
正是基于這樣的發展趨勢,下一個五年,我們的工作崗位將會大量減少,遺憾的是,屆時,我們從業人員的隊伍卻擴充了許多,我們將會面臨嚴峻的考驗,或許有接近一半的產品經理會被淘汰出局。或許我們會遇見更強的競爭環境,數十人競爭一個崗位。
行業專業化趨勢
或許你不知道,你比大部分的“名人”都更加優秀,比如 你比許多的名人要聰明,比如發明了加減乘除的家伙,你還會平方,開根,你也比發明了漢字的家伙要聰明,你的漢字詞匯遠遠大于他的發明者。
每個行業的后來者都會比前輩們更優秀,因為我們的成長環境在逐漸的改善,你一定想不到我們曾經為了一份需求文檔要耗費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那個時候,可沒有人教我們怎么做,也沒有這么多的資料可以參考。
學習總是比創造要容易許多,所以我們才會越來越專業。
也許未來的一位新人,能夠抵得上兩位老人的輸出能力。
這是我們將失業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產品人會變的更加的專業,我們會有自己的專業技能,專業認識,不再是碰運氣,碰想法,而是有很多的可以落地的實用的專業技能來解決相關的問題。
想想看,你現在是不是被一堆事情弄得疲憊不堪?每天的任務都是千篇一律的?
你現在的工作是否已經消耗了你許多的時間,包括全部的工作時間,還有一部分私人時間?
想想你未來的競爭對手,在他就職前便已掌握了諸多技能,通過培訓機構,通過閱讀,通過學習,或許他剛入職,效率就不弱于你,或許當他轉正時,他的效率已經是你的兩倍。
你知道嗎?進入職場以后,我們便失去了學習的方向,失去了學習的時間,更重要的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但對于未來的新人而言,當他現在關注到這個行業時,比我們更年輕,比我們更有學習的欲望,時間比我們多上數倍乃至十倍以上。
多么可怕的時代,在我們疲于拼搏時,我們未來的競爭對手,卻能安安心心的學習,這似乎并不公平。
每個行業都會渡過開荒期,前人將他們的經驗總結成一條一條的標準,后人通過學習來掌握,我們終將變得越來越專業,和其他所有的行業一樣,專業的銷售,專業的工程師,專業的老師。
我曾和一位朋友聊到這個問題,以后的時代,產品經理這個角色還存在嗎?
她是一位優秀的產品經理,如何優秀呢,她曾主導兩款千萬級用戶的產品,從0到1,從0到數千萬用戶,最短的一款僅僅用了半年時間。
她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
現在的產品經理沒有自己的專業技能,沒有自己的輸出產物,唯一的兩個輸出,原型圖和需求文檔又實在太基礎了,我們其實不具備真實的生產能力。
我也為此感到焦慮,最后我們得到了一個相對統一的結論:
產品經理將消失,將被替代,會出現新的產品經理,他們比我們更專業,擁有成體系的知識,擁有更成熟的方法,他們比我們的效率更高,且質量更高。
我可以相信,一位專業的產品經理,將會等同于兩位乃至以上的普通產品經理,兩個人的活,他一個人全做完了,而且不需要加班,甚至還游刃有余。
如果一個人能做完兩個人的工作,你覺得企業會設置一個工作崗位,還是設置兩個?
這樣的專業化人才引入,又將我們的工作崗位,工作機會減少了,因為他們的高產,因為他們能完成兩人甚至兩人以上的工作量。
產品經理會失業嗎?
這份數據并不是最新的,但也具備一些參考價值。
蘋果公司職工平均年齡31歲,google和特斯拉平均年齡30歲,facebook和linkedin評級年齡是29歲,互聯網公司似乎對年輕化的氛圍情有獨鐘。
我們來看看自己距離這些平均年齡還有多遠呢?
是的,我認為產品經理會面臨大面積的失業。
傳統企業的退出,會讓我們失去諸多的工作崗位,專業化人才的出現會進一步讓我們失去一些工作崗位,并且還會提高我們獲得工作崗位的門檻,我們會被迫的達到與專業人才同等的輸出效率,才有可能在諸多競爭當中,脫穎而出,我們的年齡也是導致我們失業的主要原因之一。
避免被失業的辦法只有一個。
在專業人才出現之前,讓自己變得專業。
在精英出現之前,讓自己變成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