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白自己的缺點,梳理內心
赫胥黎說過“事情不因為被忽視而消失。攻擊和回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么,為什么不聽一聽呢?畢竟,我又不能證明我是天底下最正確的人。”
讀書時只想認真讀書獲得好名次考上好大學;大學畢業了上班后反而迷茫,為什么要上班,為什么要過和大家一樣人生軌跡的生活---讀書—上班-結婚—生子,內心厭惡至極,然而卻無法擺脫。
逃避過,會寫日記記錄自己的不滿和遭受的不公平的事情,活在自己內心世界,甚至覺得自己好可憐。
甚至迷茫過,直到開始養育孩子才逐漸開始明白:從孩子呱呱墜地到養大成人,為人父母要付出多少,一把屎一把尿真的沒有說錯。因為開始真的就是每天伺候娃娃吃喝拉撒睡,頭等大事就是把屎把尿和喂奶。從最開始的喜悅到疲倦到麻木到驚喜到坦然接受,養娃的一年時間等于之前生活的好幾年。懷孕的時候都說等生下來就好了,生了才知道這才僅僅是開始,甚至是到他們長大成人,你都無法放手,只因為你是父母。
從去年十月份參加湯老師的寫作培訓班到現在快5個月了,當初抱著試一下的心態:21天能改變自己嗎?我可是一點都不相信。而且老師就講了幾次課,重要的都是強調讓我們寫寫寫,讓我們保持寫作的頻率,無論好壞,只要開頭了就要寫到結尾,不管多爛,首先你得寫完,這是態度問題,也是養成寫作的好習慣的第一步。
開始寫作仿佛是自己正在孕育的第二個孩子。
我不知道別人是否也經歷了和我一樣的心理路程,我也不知道別人是如何化解的。但是偶然開始的有計劃的寫作讓我點亮了自己內心的夢想,真好。
小時候作文寫的不好,我媽就經常教訓我說她讀書時候的作文一直是被老師當范文在班里展示的,我有過寫作的夢想,但是一直沒有堅持,我也曾怪是沒人指導和重視。現在想起來更多的是,自己沒有重視,沒有把自己的夢想鄭重其事告訴父母,自己也沒有堅持。
然而三十歲已過,早已過了而立之年,才開始明白不要追憶過去已經逝去的時光,努力活在當下是最重要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該怎么做呢?我能做什么呢?
很多問題不因為忽視而消失,逃避的問題,遲早會跳出來找你,逃得過初一絕對逃不過十五。
是寫作,讓我逐漸明白自己的短處—喜歡逃避,當風暴來襲的時候像鴕鳥一樣把頭緊緊的埋進沙坑。明確了自己的問題所在,開始書寫,也開始梳理自己的內心。甚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似乎找到了一輩子愿意為之奮斗的事。
2.只有不斷的輸入,你才能有輸出
寫作培訓的那21天內,湯老師多次強調,一定要多輸入。無論是看書,看電影,看訪談節目還是電視劇,好的觀點好的事例,無論是身邊的還是朋友所講的,你都可以提取稍微加工后變成你的題材。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開始寫作的第一個月里面,體裁不限,發現自己可以寫的東西簡直太多了,樂不可支。我喜歡寫故事,恐怖的,言情的都寫過;我喜歡寫人物,七大姑八大姨也寫了;我喜歡記錄事情,生活中的一點小事我也可以加工成一個完美的情節;我喜歡看電影,我還可以寫影評啊。
但是寫了一個多月,我發現自己竟然沒什么可寫的了。太恐怖了,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寫的文章完全就是自嗨。記日記可以寫讓自己開心或者興奮的事情,但是如果要開始寫作的話,你得明白,最后的作品不是只給自己看,你得給大眾看,不說讓所有看到你文章的人都喜歡,至少你寫的東西對別人或多或少有啟發。
于是,讓自己安靜下來,沉淀內心---開始認真閱讀。每天看十幾頁的書做讀書筆記為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我看電影,從不同角度思考電影想表達什么,學著寫影評,雖然有時候看完整個電影寫的影評連重心都找不到,雖然有時候只有短短的幾百字,雖然有時候寫的越多越發現自己的膚淺和薄弱,雖然有時候很沮喪,但是我從來沒有放棄自己內心的夢想。
我知道自己的基礎差,我需要大量的輸入和學習修煉基本功,也許是五年也許是十年,誰知道呢,我又不打算放手。
從寫作的初期一直到現在,在未完成的文件夾里面我始終放著一篇沒有完成的文章《寫作的初心》,里面記錄著這一路走來內心的最真實的想法和感悟。這是一篇永遠沒法完成的文章,除非我完全放棄了寫作。
3.內心開始安靜和篤定,尋找自己的樂土
女作家喬治.艾略特因為愛人George Lewes 的激勵而開始正式寫小說,他把她從一個以自我為中心到處找愛的女孩,變成一個以悲天憫人為己任的作家。
一天晚上,在書房,胖子在看電腦,我在后面沙發看書。當我和胖子說到這個的時候,他頭都沒回的說你也可以。
我內心狂喜但是很淡定的說,怎么可能,我都不相信自己。
胖子看著我堅定的說,相信自己,你肯定可以的。他說完后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對于未來誰知道會發生什么,已經寫作快五個月了,內心越來越安靜和篤定,開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也知道我選擇了一條孤獨而且需要自己不斷的堅持奮斗的道路。我沒有后悔,后悔的是沒有早點開始,但是慶幸的是自己已經開始了,三十多歲不算遲,至少等到四十歲我再考慮一下,那時候的心態和處境和現在有什么區別。
我承認我有功利性和目的性—我喜歡自己的文章發表,我享受得到大家認可和獲得稿費的時刻。開始閱讀的時候,我對老師說,我是有目的的閱讀,想要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的。老師說,這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僅需要日積月累,而且要有目的的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要概括總結把看到的內容轉換成自己的語言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寫作猶如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將永遠照亮我前行,照亮我尋找自己內心的樂土。
4.真實的改變是自己真正的改變,活的越來越輕松和簡單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蘇軾言“腹有詩書氣自華”。 有了這般持久的“詩書”的熏陶,自然會使人的氣質談吐不凡,言行舉止也不一般。不得不承認,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寫作讓我收獲頗豐。
我更加適應這個社會的規則和明白人情世故,當我開始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時才發現曾經自己多么愚鈍和幼稚,平添很多無畏的爭論和煩惱。試著多了一點微笑,試著開口和別人寒暄,試著融入這個社會,發現一點都不難,反而多了很多樂趣。雖然有很多無奈,但是誰的人生不一樣呢?畢竟我們都是吃五谷雜糧的凡人嘛!
寫作后,規范了作息時間早起早睡,早點陪豆包睡覺增加了親子時間;開始鍛煉身體,頭疼的癥狀也緩解了,雖然睡的時間比之前短,但是睡眠質量提高了;自己整個兒都精神了,最重要的是每天都有自己的安排,集中精神讀書寫寫字發現時光如梭,咻咻咻的就過去了,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的感覺真心覺得不要太好。最最最大的改變是,現在都沒時間和胖子吵架了,不是他太閑而是我太忙了。
閱讀和寫作真的可以塑造人的氣質和性格,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寫作不一定讓我成為作家,但是確實鍛煉了思維能力,讓我沉重冷靜學會思考和交流。現在和胖子吵架后他都會感嘆,你怎么越來越能說而且還說的很有道理,然而我全然無法反駁啊。要知道,之前就算是我有理的我都說不過他的。
當然這些都是小事,讀書寫字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如果你長期堅持的話!
死亡賦予生命意義,這也許就是時間的作用,對誰都是一樣的,公平的。
我們人類敬畏死亡,所以我們會珍惜現在擁有的,然而不是誰都能懂得。至少我已經開始懂了,寫作帶給我的好處,寫不盡說不完愛不夠。
我越來越享受寫作的過程,越來越享受自己內心的改變,生活也越來越簡單和快樂,這就夠了。
大拜有話說:最近發文少不是沒寫,而是覺得質量不好沒有發。也在考慮文章的內容:雞湯,影評,故事,感覺太雜了,像一鍋亂燉,誰愛喝湯,誰愛吃肉,還在摸索中。如文中所述一樣,我在一點一點的沉淀,也希望以后有更好的輸出,能給大家一點啟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