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生如寄
今天是兒童節,女兒學校放假一天,上午,領著孩子在小區東側的學院河游園玩兒。
昨天下午下過一場大雨,雨水沖刷了空氣中漂浮的塵埃,也帶走了些兒許夏的燥熱,空氣格外地清新。與兒女漫步在游園曲曲折折的小路上,盡享著河堤兩岸的秀麗景色,綠草茵茵,花兒吐蕊,樹木繁茂,河水清澈,再過些兒時日,河面上還會出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真真是美不勝收。
看女兒在前方時而奔跑跳躍,時而又安靜地蹲下欣賞小花的笑顏,霎時又跳起去追花叢中的蝴蝶,忽東忽西,正是“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萬(菜)花無處尋”的實情實景。小兒雖不解其意,但也隨著姐姐左撲右閃,可愛極了。孩子們跑得離我有段距離時,就又蹦跳著折回來,終究還是小,還需要媽媽給的安全感。這時,小兒就撒嬌著要抱,女兒則像一只小鳥,嘰嘰喳喳地給我講著她的所見所聞及所想,其樂融融的景象,路人見了也不僅側目微笑。
忽然,女兒問道:“媽媽,為什么別的小朋友過兒童節,爸爸媽媽都會送禮物,而我總是沒有呢?”把我問得愣了一下,忙說:“媽媽的陪伴就是最好的禮物哦!”一向開朗懂事的女兒也不再追問,轉而就開心地又和弟弟玩兒去了。孩子說話的跳躍性極高,我們大人的思緒總跟不上他們的節奏,也正是她這沒預兆的問話,把我拉回了我的童年、我的六一兒童節。
六一前后,在河南的農村,正是忙著搶收搶種的時節。我小的時候收麥子,還不像現在有大型收割機,直接出來就是麥粒。那時主要還是靠人力勞動,用鐮刀把麥子一壟壟地割倒,再裝車拉到場地暴曬,用牛拉著石磙一遍遍地碾,直到把麥粒全部碾出,還要借天空刮來一陣風,父親趕緊拿起木锨,把麥糠揚走,此時,才能看到那一粒粒黃燦爛的麥子,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在這樣農忙的季節,我們小孩子也不能閑著,大活兒干不了,就干些兒小活,奶奶在家燒了開水,晾到半溫,裝在一個大茶壺里,便由我提著送到田間,給辛苦勞作的父母解渴,如今還記得,我總是走到半路時,在河岸邊(我們村有條河叫“馬拉河”,說是曹操的馬驚了,一路飛奔,馬韁繩所拉出的一條河,這條河給我的童年帶來了不少趣事,以后再寫),采上一把薄荷放進茶水里,因聽媽媽說過薄荷能降火。送水是有趣的,一路走著玩兒著,讓我討厭的是父母和哥哥都拉著麥子走了,把我一人留在地里撿麥穗,農民對糧食的看重猶如財主愛惜他的財寶,父親對我撿麥穗的要求是“顆粒歸倉”,可我一人在烈日炎炎的田地里,帶個大草帽彎腰低頭撿麥穗著實無趣極了,可又不敢違拗父親的話,就那么委屈地撿著……直到媽媽來了,幫我撿完,再把撿好的裝到麻袋里背到場地。撿麥穗固然不好玩兒,但到了旁晚,打麥場就是我們小孩子的天地了,打好的麥粒堆成小堆,帶穗的麥桿垛成屋脊型的大麥秸垛,場地上沒有太多雜物,一群孩子奔跑著瘋玩兒,或捉迷藏或追逐嬉鬧,若看到媽媽坐下休息,就偎在她身邊或靠在她身上聽她講故事,如果睡著了,就被父親抱著放到拉麥車上拉回家。那時的童年,沒有也不知道要過兒童節,更別提可以收到禮物了,但終歸是開心的、幸福的!
今天,孩子問我要兒童節禮物,讓我想起了兒時年年在麥田里過的兒童節,想起父親、母親、哥哥,還有很多很多的童年往事,卻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