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到一部很有趣的動漫,也就是標題提及的「けものフレンズ」,直譯的話就是“動物朋友”,在國內則被翻譯為“獸娘動物園”。
在進入正題前筆者先安利介紹一下這部作品以及其大致的設定:在名為加帕里公園(Japari Park)的巨大動物園中生活著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由于公園里一種名為“沙之星”的物質,這里所有的動物都以人類少女的姿態生活著。這種把普通動物擬人化為人類的過程在故事里被稱為“朋友化”。而且據說之前就算是雄性動物接觸沙之星后,產物還是女性的姿態。嗯還真是神奇的設定呢。在朋友化后的動物們擁有人類的智能同時去掉了大部分獸性,但相比于人類還是特別單純沒有心機,所以就算是肉食與草食動物在一起也會其樂融融相安無事,一片烏托邦的祥和氛圍。
故事起始于一位失去記憶的人類誤入公園,為了查清自己究竟是什么生物和動物朋友們一起冒險。故事里對各種動物的習性與特征都有所還原,不得不說還是做了一番功課的。
動漫改編自游戲,所以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的動物沒有出場。“沙之星”的能力是能將「動物」或「曾經是動物的東西」擬人化,所以就算是滅絕的動物只要標本或化石還在就可以朋友化。因此登場的動物里有些就是現實中已經滅絕的動物(很多都是因為現實中人類的干涉而慘遭滅絕),也就是這次要介紹的朋友們。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所謂的絕滅(Extinct),即:如果沒有理由懷疑一分類單元的最后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已經絕滅。換句話說,該動物的最后一個個體已經死亡,現在我們再也見不到該動物了。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已經滅絕的動物就算經過「朋友化」重生,她們眼睛里也是沒有高光的,相比于其他現存動物眼睛的炯炯有神,顯得有些暗淡而悲傷。這也是個人最中意的一個細節。
那么,來看看這些已經滅絕的動物朋友吧。
01.朱鹮Nipponia nippon
保護現狀:瀕危(Endangered)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
朱鹮是顏色艷麗的中型鳥類,主色調為粉色、白色與紅色,繁殖期間則會變成灰色。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非常喜歡濕地、沼澤和水田。喜歡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的高大的樹上。
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于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我國陜西省南部的漢中市洋縣秦嶺南麓僅有7只野生種群,后經人工繁殖,種群數量已達到2000多只。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十九世紀時朱鹮因為數量很多且破壞農田被視為害鳥,同時因為可供食用在日本被大肆捕殺。2003年日本最后一只朱鹮死去,也意味著在日本本土朱鹮徹底絕滅。后來是依靠中國的援助,通過贈送與借貸朱鹮才得以重新繁衍起來,所以制作方仍然將朱鹮作為已經滅絕的動物對待。
相比之下,中國作為朱鹮僅存的保護地區,在幾代人不懈的努力下朱鹮的數量穩步回升,實在是值得敬佩與欣喜。
此外,因為現實中朱鹮唱歌聲音像烏鴉一樣渾濁聒噪,所以動漫里的朱鹮同樣也是音癡,可怕的歌聲讓周圍的空間發生扭曲。
雖然聲音不敢恭維,但朱鹮唱的歌詞如下:
我是朱鹮
我在尋找我的同伴
在哪里?
我的同伴
我的伙伴請來找我吧
我的伙伴……
作為一只在這個區域絕滅,卻還在不斷尋找同伴的孤零零的朱鹮,想想還真是有些虐心呢。
02.美洲旅鴿 Ectopistes migratorius Linnaeus
保護現狀:絕滅(EX)
別名為漂泊鳩的小型鳥類。在每年的遷徙季節,它們成群結隊從北美西部山區向墨西哥方向越冬,又飛回落基山脈度夏,由于數量多,它們在遷徙途中形成了非常龐大的鳥群可謂鋪天蓋地。針對它們來回奔波的特性,人們給它們起名為北美旅鴿。
據說其數量曾多達50億只,然而從1766該物種被發現到最后一只人類飼養的旅鴿于1914年9月1日死去僅僅過去了148年。
旅鴿可供食用且隨處可見,大規模的捕殺在當時司空見慣。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更加劇了對旅鴿肉食的需求。1878年,在密歇根州的派托斯基,每天有5萬只旅鴿被殺死,這種情況持續了5個月。19世紀末旅鴿的野外記錄幾乎絕跡。
1900年3月22日,在俄亥俄州派克縣的郊外林地里,一位14歲的少年用自己的氣槍打下了一只野生旅鴿,這是至今為止最后一例野生旅鴿的記錄。
最后一只人工飼養的旅鴿“瑪莎”于1914年死去,標志著個體數量曾達十位數的美洲旅鴿徹底絕滅。
03.袋狼 Thylacinus cynocephalus
保護現狀:絕滅(EX)
雖然頭部像狼,但身上的條紋像虎,生活習性也像。故又名塔斯馬尼亞虎。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動物。在四百萬年前就出現于澳洲,后來不敵澳洲野狗的入侵,僅在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上還有生存。
十七世紀后期隨著澳洲人口的增加生息地被侵占,又因懷疑獵殺羊群被當地人妖魔化加以捕殺(實際上犯人多為澳洲野狗),當時官方鼓勵獵殺,直到袋狼數量岌岌可危才試圖彌補。1933一只袋狼被捕獲,取名為“本杰明”(Benjamin,希伯來語意為南方之子,而澳洲恰位于南半球,算是對袋狼美好的祝愿),被送往霍巴特動物園,1936年在那里因為飼養員看管疏忽,在當地的高溫暴曬與夜晚寒冷交替之下死去。之后再也沒有確鑿的野外記錄。
04.巨儒艮 Hydrodamalis gigas
保護現狀:絕滅(EX)
第一次對巨儒艮的科學記錄直到1741年才出現。因為在白令海峽發現這種動物,所以又稱白令海牛或斯特拉大海牛。為海牛目中最大的物種。當初發現時已經為數不多,僅剩不到兩千頭。
巨儒艮性格溫順體型龐大容易被人捕獲。當時白令海峽活躍著大批獵人,他們的目標是獵捕海狗與海獺,而捕獵巨儒艮僅僅是為了補給。據說這種長達十米重達數噸的龐然大物可供三十多人吃一個月,所以水手喜歡將其肉儲藏在船上備用。
最后一頭巨儒艮在1768年被殺死,距離它們被發現僅僅27年。
此外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贅述了。
最后來說說這部動漫本身。
這部作品在播出的一開始不受待見甚至飽受惡評,因為小成本的3D建模以及新人聲優的部分棒讀難以博人眼球,甚至動漫改編自的同名游戲在動漫放送前就已經停服,漫畫也被腰斬。這對制作組可謂是沖擊巨大,甚至當時在官方推特上都有自暴自棄之勢。
但從第四話開始出現逆轉,越來越多的觀眾被角色的善良與性格吸引,也被逐漸揭示出的世界觀感到“細思恐極”。
故事前期沒有刻意提及背景,但公園里廢棄的隧道,長滿雜草的建筑,年久失修的巴士都表明這里被廢棄許久。而且公園里的動物似乎絕大部分都沒聽說過“人類”的存在,而那些還記得人類的動物則說人類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消失,或者說,很可能“滅絕”了。
可能是唯一一個幸存人類的主人公,這種孤獨感與代入感讓追番的觀眾們對未來發生的事情感到惴惴不安,也更加珍惜當下溫馨的日常劇情。
基于種種原因,作品的人氣開始急劇攀升,一躍稱成為當季黑馬,甚至其中的臺詞橋段在當時廣為流傳,也讓更多的人前往動物園關注那些現實中的動物朋友們。因為主角是藪貓的緣故,好像在藪貓籠子周圍總是聚集著一群癡漢啊人類真可怕。
但那些已經滅絕的動物,無論去哪個動物園卻再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