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陰云密布,偶爾能聽到冷風(fēng)呼嘯而過的聲音。我坐在圖書館的一角,聽窗外的雨聲,看那一樹枯葉在秋風(fēng)中飄蕩。
不知什么時候,我習(xí)慣了孤獨(dú)。一個人跑步,一個人看書,一個人旅行,一個人聽雨,一個人看云。微信里的好友越來越多,偶爾想找個人說說話,手在屏幕上滑來滑去,那些名字好像很熟悉,又好像很陌生。
有些風(fēng)景終究會一個人去看,有些路只能一個人去走。
01
一個人去跑步,從高中開始,到如今也有五六年了吧。
從小體弱,別人取笑道,像你這樣的身材,風(fēng)一吹就會倒了。還記得,童年的歲月里,別的孩子總會拿著父母買的零食到處炫耀,而我卻被父母警告:你的身子弱,不能亂吃東西。別人吃著好吃的,我吃著藥,漸漸地,也就習(xí)慣了。
別的運(yùn)動都不擅長,為了鍛煉身體,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跑步。
高中的生活充滿了壓抑,起初只是為了鍛煉身體,后來發(fā)現(xiàn),夜跑之后,一天的疲勞蕩然無存。如果每天能堅持晨跑,這一天也不再暮氣沉沉。
剛開始,和我一起跑步的還有幾個同伴。可不到半個月,就只剩我孤身一人。
每天時間這么緊,哪里還能騰出功夫去跑步啊?跑步那么累,還不如躺在座位上聽會兒音樂。他們總有各種各樣的借口,我也習(xí)慣了一個人在昏暗的路燈下奔跑。
有時候也會在想,安安逸逸地坐在那里歇一忽兒不好嗎?何苦自己為難自己。從最初的五圈,到后來的八圈,十圈,既然是自己定下的目標(biāo),怎能輕易說放棄?
不知道在多少個夜晚,披著星光,揮灑汗水,聽風(fēng)在耳邊呼呼刮過,一路前行。長跑之后,身體自然感覺難受,可心里的那份喜悅,似乎更勝一籌。
那個冬天,我沒有生病。身邊不絕于耳的咳嗽聲和擦鼻涕聲混作一團(tuán),我的內(nèi)心五味雜陳。
我不是一個時尚的人,可每年的流行感冒卻都不會錯過。我對自己的堅持帶來的收獲倍感欣慰,走在積雪未干的跑道上,冷風(fēng)直往衣領(lǐng)里灌,我的腳步卻越來越快。
高三春季的運(yùn)動會,我參加了3000米長跑。雖然最終的成績不忍直視,但大家臉上所露出的詫異是顯而易見的。在這之前,對于長跑比賽,我從未有過任何想法,別人也從不會把我和這項運(yùn)動聯(lián)系起來。
真是不可思議,你居然能堅持全程跑下來。有人對我說。
我笑著搖頭,一年都堅持下來了,何況這幾分鐘。
大學(xué)之后,我的身影依舊每天出現(xiàn)在跑道上。北京的霧霾很嚴(yán)重,尤其是秋冬季節(jié)。有時候,煙霾彌漫,室外空無一人,我猶豫再三,還是戴上口罩來到了跑道上。
時間久了,跑道就像一位默默相伴的老朋友,一日不見,竟覺得生活里少了些什么似的。
記憶中,村上春樹是一位極愛跑步的作家,他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說,我都認(rèn)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么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jié)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么也長久不了。
喜歡一件事,它就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如吃飯睡覺一般,習(xí)以為常。
02
我也曾等待過,等別人有了時間,和我一起去旅行。可等來等去,不知錯過了多少風(fēng)景。
呀,你居然去蘇州了?和誰一起啊?一個朋友看到我發(fā)的朋友圈很是驚愕。
我向來很少發(fā)朋友圈,可終于來到夢寐以求的江南水鄉(xiāng),還是忍不住心中的喜悅,拍了幾張照片。
很多人看到我的圖片,第一反應(yīng)就是:你和誰去的?
我回答:一個人。配以微笑的表情。
隨之而來的回復(fù)各不相同,但都離不開一個人旅行這個話題。很多人說,他也想去,只可惜沒有人陪他一起。還有人說,現(xiàn)在很流行一個人旅行,沒想到你也變得這么時髦了。
一個人旅行,這已不是第一次。
還記得一個人去天津的時候,照著百度地圖的提示,左繞右繞,走了不少彎路。我向來就是一個路癡,看著地圖上的東南西北,眼里只有一片茫然。
一個人的旅途會很累,下了車還得找住處,胳膊酸了,也不會有人幫你提行李。可一人旅行,享受的就是那一份自由。
還記得之前和朋友一起去山東時的情景。大家想去的,大多是泰山、青島、大明湖等名聲顯赫的旅游勝地,而我一心想去的卻是曲阜、稼軒祠、易安故居。我不好違逆大多數(shù)人的意思,只好跟著大家,舍棄自己想去的地方。
去洛陽時,我特意去參觀了孔子問禮碑,小小的石碑前空無一人,很多當(dāng)?shù)厝藢@一景點(diǎn)也不了解。我想,也只有我這樣的人才會繞過大街小巷找到這里吧。
我喜歡獨(dú)自旅行的感覺,與我同行的不是我的旅伴,而是這個世界。
第一次一個人去旅行,大家都以為我只是心血來潮,可我知道我不是。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喜好,堅持下來,你也會發(fā)現(xiàn),它帶給你的蛻變。
見過不同的人,看過不同的景,體悟過不同的生活,也許有時會抱怨自己累了,曬黑了,可內(nèi)心的那份喜悅與充實(shí),似乎更令人著迷。
宮崎駿說,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
也許,這便是旅行的意義吧。
03
有人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我如今依舊平庸,那只說明,我讀的書還不夠。
我的興趣不多,閑暇時光,便喜歡在圖書館的書架旁徘徊,看到喜歡的書籍,便取而閱之。也許是我前往圖書館的頻率過于頻繁,還曾一度引起室友的恐慌。
又去圖書館了嗎?有一個室友總愛這么問。
看到他的眼神,我似乎很難否認(rèn),只好點(diǎn)頭說是。
有一次,他又問同樣的問題。
我掏出剛借的《平凡的世界》在他眼前晃了晃,笑道,是去看小說了。
他仿佛松了一口氣,說道,這套書我買了好久,一直放在書架上,還沒打開過。
知道了我不是去偷偷學(xué)習(xí),而是去看小說,他好像很滿意,之后的詢問也越來越少。
也許在他眼里,這些作品和教科書比起來根本沒有價值,而我覺得,正是它們,為我的世界打開了另一扇窗。
讀完《活著》,晚上夢里都是福貴和那頭老牛的影子,在這之前,我不知道一個人為了生存,會經(jīng)受如此大的磨難。看完《雪國》,我的腦海里始終是一片潔白,心頭上縈繞著那一抹淡淡的憂傷。
閱讀的習(xí)慣,大概在小學(xué)就養(yǎng)成了,雖然越來越忙,可對于讀書,總得擠出點(diǎn)時間。
曾國藩說,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前路漫漫,我們的讀書之路,還需不斷求索。讀一本書,作者便是與你心意相通的朋友,即使沒有人與你一同品讀,那又何妨?
有時候,讀著讀著,腦海里便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表述出來,卻不知該如何落筆。
也曾寫過一些文章,喜歡量卻多是個位數(shù)。一個人寫著寫著便開始想,我是不是在自娛自樂?還有必要再寫下去嗎?
也許寫作,本就是一段孤獨(dú)的旅程。看過許多有關(guān)寫作的書籍,無一例外地提到一個詞:堅持。
一無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有驚喜。至今還沒有看到驚喜,只能說明走得還不夠遠(yuǎn)。
沒有人喜歡孤獨(dú),我們只是難以再找到一個彼此心靈契合的人罷了。既然還未找到,那就與文字、風(fēng)景為伴,給自己的內(nèi)心,一個暫時可以安放的處所。
孤獨(dú),是人的宿命,是一條漫漫長路。在孤獨(dú)中堅持,與心靈作伴,遇見未知的自己。
無戒365天極限挑戰(zhàn)訓(xùn)練營預(yù)熱,寫作訓(xùn)練第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