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姑娘是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平時很節(jié)儉,這也是她的生活理念,她也以此為美德來過著自己的每一天。
她做飯,從來都是根據(jù)自己的飯量來下米,沒有考慮過會有其他人突然來蹭飯。都要做得剛剛好,不浪費,她也非常討厭浪費。
她逛街,也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購物,而不是毫無目的地逛。每一件物品,她都要問下價格,考慮有沒有還價的空間。她也很享受和老板討價還價的感覺,感覺自己又節(jié)省了多少錢。
…………
說好聽點,有人會說她會過日子,能掐會算。說難聽點,她其實對自己很拮據(jù),小氣地過日子。直到有一天,一塊錢讓她發(fā)現(xiàn)自己拮據(jù)過了就會帶有窮酸氣,因為這股窮酸氣,讓一個摩的師傅瞧不起她的眼神。
那天,她城里鄉(xiāng)下跑,光路費就花了不少錢。她想想就肉痛,錢包越來越癟,事情卻還沒有辦成。她還要去民政局蓋一個章,離她所在的車站又遠,剛好有個摩的師父過來拉客。由于手機沒電,她沒辦法叫滴滴,沒辦法優(yōu)惠,所以不得已只能打摩的。她開始和師傅討價,只因為一塊錢。周圍的摩的師傅說她沒必要因為一塊錢而還價,她沒有理會,她只想能省一分是一分。最后,那個摩的師傅妥協(xié)了。到了目的地之后,她想讓師傅等她一會兒,她很快辦完了就可以走。但在她付錢的時候,那個師傅用鄙視她的眼神看著她。剛好民政局還沒開始上班,摩的師傅就嘟噥了一句“這還沒上班呢,得等多久”。說完頭也不回就走了!
姑娘心里很難受。
她錯了嗎,如果是叫滴滴的話,她給那個摩的師傅的車費是合理的。但是那個師傅的眼神深深傷害了她的自尊,一塊錢,她為一塊錢讓別人把她看扁了。
她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太計較了些。摩的師傅也不容易,為什么自己非要跟一塊錢過不去,讓自己不舒服。
她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啊,這些年,每一分她都計算得很充分,不浪費。可是,說實話她不快樂。那個溫潤的自己被這樣的日子磨出了粗糙的棱角。她不快樂。
這些節(jié)儉,很多時候是跟自己過不去。她去照個鏡子,那個閃著精明的眼神的自己是那么陌生,那么不可愛。
那股精明勁兒,透露著窮酸。她突然想起一句話“你可以窮,但不要窮酸”,自己已經窮到窮酸了。說到底,是被生活磨掉了她那顆美好純真的心。市場上討價還價的形象不折不扣,她J姑娘突然很驚訝自己這樣的變化。
姑娘,你是何苦呢,為一塊錢讓自己這樣不痛快呢?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