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文]
二年(公元前87年)
漢武帝病重,霍光哭著問道:“萬一陛下不幸離去,應當由誰繼承皇位呢?”
漢武帝說:“你難道沒有理解先前賜給你的那幅畫的含意嗎?立我最小的兒子,由你擔任周公的角色!”
霍光叩頭推辭說:“我不如金日磾!”金日磾也說:“我是外國人,不如霍光。況且由我輔政,會使匈奴輕視我大漢!”
乙丑(十二日),漢武帝頒布詔書,立劉弗陵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丙寅(十三日),漢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由他們三人接受遺詔,輔佐幼主,又任命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全都在漢武帝臥室床下叩拜受職。
[點評]
當年漢武帝未到加冠之年,漢景帝破例給他行加冠之禮,接受帝位。如今漢武帝連兒子的加冠之禮都不能行,直接立八歲的漢昭帝為太子,以霍光等四大臣顧命輔政,算是又開了中國歷史皇帝繼位的另一種“形式”。
早年的漢武帝不拘成法,銳意革新、討伐匈奴、開疆拓土,使得大漢事業達到一個頂峰,但晚年的漢武帝的這一個性特點發展成為任性、恣意,以至釀成“巫蠱之禍”,竟使得自己比較完好的家庭幾乎化為烏有,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最中意的接班人也死了,沒有辦法,只得采取這種“繼位下策”。
霍光出入宮廷二十余年,出外則陪同漢武帝乘車,入宮則侍奉在漢武帝的左右,小心謹慎,從未有過什么過失。他為人沉靜仔細,每次出入宮廷、下殿門,止步和前進都有一定的地方,郎官、仆射們在暗中觀察、默記,發現他尺寸不差。
金日磾在漢武帝身邊幾十年,從不看他不該看的東西,賜給他宮女,他也不敢親近;漢武帝想將他女兒納為后宮嬪妃,他也不肯;其誠篤謹慎如此,漢武帝感到特別奇異。金日磾的長子是漢武帝的玩童,很受寵愛,長大后行為不檢點,在殿下與宮女調情,正好被金日磾看到。金日磾對其子的淫亂行為非常厭惡,便將他殺死。漢武帝聽說后勃然大怒。金日磾叩頭請罪,陳述了殺死其子的緣由。漢武帝深感悲哀,為此落下眼淚,后來對金日磾卻由衷敬重。
上官桀開始因膂力過人而得到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未央廄令。有一次,漢武帝感到身體不舒服,等到痊愈后,檢查御馬,發現馬匹大多瘦弱,于是漢武帝大發雷霆,說:“廄令認為我再也看不到這些馬了嗎!”便要將上官桀逮捕下獄。上官桀叩頭說:“我聽說皇上圣體欠安,日夜憂愁害怕,實在沒心思照料馬匹。”話未說完,已經流下幾行眼淚。漢武帝認為上官桀愛自己,因此與他親近,任命他為侍中,逐漸升到太仆。
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人都是漢武帝平時寵愛信任的人,所以特意將自己身后之事托付給他們。
[點評]
三位輔政大臣都是謹慎、忠厚為漢武帝信任,因而托孤后事,可見,漢武帝最擔心的是小皇帝的安危。
丁卯(十四日),漢武帝在五柞宮駕崩,遺體運到未央宮前殿入殮。
漢武帝人很聰明,遇事有決斷,善于用人,執法嚴厲,毫不容情。
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娶了漢武帝的女兒夷安公主。隆慮公主病危時,進獻黃金千斤、錢千萬,請求預先為兒子昭平君贖一次死罪,漢武帝答應了她的請求。隆慮公主去世后,昭平君日益驕縱,竟在喝醉酒之后將公主的保姆殺死,被逮捕入獄。廷尉因昭平君是公主之子而請示武帝,漢武帝身邊的人都為昭平君說話:“先前隆慮公主又曾出錢預先贖罪,陛下應允了她?!睗h武帝說:“我妹妹年紀很大了才生下一個兒子,臨終前又將他托付給我。”當時淚流滿面,嘆息了很久,說:“法令是先帝創立的,若是因妹妹的緣故破壞先帝之法,我還有何臉面進高祖皇帝的祭廟!同時也對不住萬民?!庇谑桥鷾柿送⑽镜恼埱螅瑢⒄哑骄幩?,但仍然悲痛難忍,周圍的人也一起跟著傷感不已。待詔官東方朔上前祝賀漢武帝說:“我聽說圣明的君王治理國政,獎賞不回避仇人,懲罰不區分骨肉?!渡袝飞险f:‘不偏向,不結黨,君王的大道坦蕩平直。’這兩項原則,古代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非常重視,而夏禹、商湯、周文王三王都難以做到,如今陛下卻做到了,這是天下的幸運!我東方朔捧杯,冒死連拜兩拜為陛下祝賀!”開始,漢武帝對東方朔非常惱火,接著又覺得他是對的,將東方朔任為中郎。
[點評]
這件事是表明漢武帝的執法嚴格,但嚴格不等于嚴酷,縱觀漢武帝一生,執法嚴酷有余,甚至是“翻臉不認人”的冷酷。
班固稱贊說:“漢朝承接了歷朝帝王的積弊,高祖撥亂反正,文帝、景帝則致力于修養百姓,而在研習古代的禮節儀式方面,尚有很多缺失。漢武帝即位之初,就以卓越的氣魄,罷黜了各家學說,唯獨尊崇儒家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典,并向天下征召,選拔其中的優秀人才,共同建功立業。又興辦太學,整頓祭祀儀式,更改月份,重新制定歷法,協調音律,提倡詩賦樂章,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禮敬各種神靈,封賜周朝的后裔等等。漢武帝的號令文章,都煥發光彩,值得稱道,后繼者得以繼承他的大業,因而具有夏、商、周三代的遺風。如果以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不改變漢文帝、漢景帝時的儉樸作風,愛護百姓,即使是《詩經》、《尚書》上所稱道的古代圣王也不過如此!
[點評]
班固是后漢人,也就算是漢本朝人,稱頌自己的皇帝無以復加,可以理解,但他也只講了他的一半功勞,即文治,并沒有提及他征討四夷,開疆拓土的不世武功。當然,更沒有提及他的缺點。
臣司馬光曰:“漢武帝窮奢極欲,刑罰繁重,橫征暴斂,對內大肆興建宮室,對外征討四方蠻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說,巡游無度,致使百姓疲勞凋敝,很多人被迫做了盜賊,與秦始皇沒有多少不同。但為什么秦朝因此而滅亡,漢朝卻因此而興盛呢?是因為漢武帝能夠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守住基業,能接受忠正剛直之人的諫言,厭惡被人欺瞞蒙蔽,始終喜好賢才,賞罰嚴明,到晚年又能改變以往的過失,將繼承人托付給合適的大臣,這正是漢武帝所以有造成秦朝滅亡的錯誤,卻避免了秦朝滅亡的災禍的原因吧!
[點評]
司馬光對漢武帝就不那么客氣了,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的罪狀被他揭露的很完整、系統。同時他也指出了秦亡漢興的原因是漢武帝還算是有節制,知改過,賞罰嚴明、唯才是舉等等,也算是漢武帝的優點吧。
漢武大帝波瀾壯闊的一生到此畫上了句號,讓我們再簡要回顧一下他的主要事跡: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并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采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并開辟西南夷。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布太初歷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后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臺詔》。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葬于茂陵。
漢武帝的歷史影響深遠而復雜,評價亦存爭議。
歷史上常將秦皇漢武并列,一方面認為他們都是窮奢極欲,繁刑重斂,都是征伐四方,巡游無度,都要渡海求仙,長生不老。另一方面,他們又都對國家地理版圖的統一,和文化制度的建立,定下了萬世垂范的基準,所以,他們都是中華文明的奠基人,都是千古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