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寬在微信群里高興地分享了他的新工作。
朝九晚六,業務輕松不加班,五險一金都有,工資七千起步。
群里都是之前玩得好的老同事,對于阿寬離職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大家也都表達了高興的心情。
只有龍哥突然發問道:工作是做什么的?你走后門了,竟然找到這么好的工作?
阿寬解釋老板之前是做工程的,剛轉行做新媒體,公司就十來個人,所以待遇比較好。
龍哥“恍然大悟”道:怪不得,原來是小作坊啊,這種小公司說不定一兩個月就開不下去了,你還是有點心理準備吧。
一時間群里有些尷尬,那頭的阿寬也沒再回消息,大概是有些生氣了吧。
生活中總是有這些以潑冷水為樂的人,破壞掉別人的幸福感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
01
俞敏洪講過一個詞叫“幸福閾值”。
每個人獲得幸福和快樂的條件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幸福閾值低,一頓飯,一場電影可能就會讓這個人感到很幸福。
有些人的幸福閾值高,可能工資上萬,達到一些小成就都不能讓這個人感到幸福,必須有更高的成就才能讓他們感到幸福。
這就會導致一些問題,一些人眼中的幸福被另一些人瞧不起,幸福閾值高的人更不滿意這些人憑什么可以為這些小東西而感動幸福快樂。
比如老王對自己孩子的學習要求很高,但他小孩最后只考上了一個985學校,沒考上老王心心念念的清華北大,老王因此感到很不高興。
而這時候隔壁老李竟然高興地宴請周圍鄰居吃飯,只因為他家小孩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學。
這時候老王就很可能會冷著臉地提醒道:你兒子考上的這所大學可不咋地,這種大學出來都找不到工作,有什么可高興的。
幸福閾值的高低常會使我們很容易滋生出“嫉妒”的情緒。
嫉妒別人為什么能這么簡單地得到快樂。
我看不上的東西竟然能讓他很高興?他一高興我就不高興,所以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潑冷水。
這就是一些喜歡潑冷水的人的感受。
我很難得到幸福的感覺,我也就不希望別人會有幸福的感覺。
02
對他人,我們要學會贊美,而不是潑冷水。
之前工作的時候有個主管,平時人挺好的,但就是嘴巴太多話,老是讓人下不了臺。
有人結婚打算去大理度蜜月,她非要“真誠”地勸誡說:大理太普通了,環海西路總是破破爛爛,洱海驛站遲遲不開張,出國去巴厘島吧,一生就結一次婚,奢侈一點也應該的。
同事說過段時間女友生日,讓群里女生參謀參謀500塊買什么禮物好。主管啪的一下甩出一條項鏈鏈接來,說500塊太寒磣,這條5000多塊的項鏈挺好看的。
有人在群里曬出自己的跑步記錄,高興地說這兩個星期我瘦了5斤呢。
主管發個偷笑的表情說:一點沒看出來,還是和以前一樣胖。
我和主管私交挺好,勸她少說點話。她自辯說自己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只是忠言逆耳罷了。
很想懟她:潑冷水不是忠言逆耳,那只是單純的嫉妒和情商低。
有些人總想學些能夠提高情商的方法或話術。
其實最快速提高情商的方法就是:少說話。
禍從口出,有些話你不會說就不要說,別說潑冷水的話不應該說,哪怕有些真的是實話,你也不應該說。
因為很多時候實話才最是傷人心的,你說出來也只是交惡別人罷了。
人家捧著熱情心潮澎湃地和你分享幸福,你隨意的一句話就把別人澆個涼透,你說你這是心直口快呢,還是愚蠢至極呢。
不會說妥當話,那就說些贊美的話,還是不會說,那就最好別說話。
03
于自己,用沉默成全別人的快樂。
讀過這么一則故事,說兩個朋友剛吃完夜宵回家,打開冰箱準備一人喝一杯牛奶時,一個人的婆婆跳了出來說:空腹不能喝牛奶,趕緊吃點東西。
一個人聽了就順手拿起一片面包,掰了一半給另一個人后就開始吃起來,吃完后才喝了牛奶。
婆婆看了后提醒一句“下次要記得”,說完喜滋滋地離開了。
另一個人不解地問:“我們明明剛吃完東西回來啊,干嘛還聽她的。”
那個人笑著說:“如果她能在這件小事上獲得成就,我們又何必非要和她犟呢,左右不過是半片面包的事。”
沒錯,如果有些事沒那么重要,又何必非要去反駁針鋒相對呢。
倒不如用沉默,成全別人的快樂。
有些人喜歡拿著自己的幸福和快樂與別人欣賞。
這過程中,記得千萬不要被別人的苛責和不屑影響了自己的情緒,不然那就背離了你分享快樂的初衷。
生活中,總有人會向你炫耀著自己的學識,自己的財富,自己的人脈。
如果可以的話,就稍微敷衍地認同一下對方吧,滿足一下對方那“炫耀的幸福感”。
當然如果覺得委屈了自己,那就用沉默應對吧,只要不被這些人影響自己的心情就好。
04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你做一個溫柔又溫暖的人,從不會去苛責和質疑其他人的幸福。
如果可以的話,我更希望你能做個幸福的人,一個人的時候也幸福,戀愛也幸福,吵架也幸福,生活的瑣事也能讓你幸福。
只不過在你感到幸福的時候,別忘了安靜的守護別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