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幾千年前來文化的發展都在研究一個課題,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而討論這種意義的學術被稱為哲學,沒有任何的課題可以一直以來不厭其煩的永久探索著而至今無法停止。哲學在很多人看來是晦澀深奧,極其無聊的。這是必然現象,因為大部分人屬于渺小平淡的意識群體,沒有關注哲學的必要。偉大的思想家永遠屬于少數。 ? ?
? ? ? 最近看了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我感覺到了對于傳統哲學的顛覆性的意義,哲學原來是如此的真實而有意義。我們沒有必要被學術深深套牢而失去自己原有的思維,而是從內心深處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分析自己的生活和外界都發生了什么變化?發展的方向有何價值?如何導致的發展原因? 發展導致的結果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 矛盾的心理如何改變? 人們對人生意義的定義是什么? 是無奈的堅持還是愉悅的接受? 文化的重心停留在哪里? 為何出現明顯的偏移?為何無法改變,為何如今的價值觀那么的虛偽和模糊?物質的高速發展真的是人類社會的最終進步模式么?所有的一切究竟怎么了? 那么真的可以去好好的反思了,閱讀尼采,學會獨立思考不受任何因素影響吧。
? ? ? ?尼采認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是具有獨立人格,自由意識和創新精神,用生命去尋找人生真諦,沒有真實個性的哲學家只會看著先人的思想走重復的哲學之路,沒有自我認知的深刻智慧,改變必定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必定叛逆而真實,具有孤獨靈性的潛能,可以提前看到傳統價值觀的危機給人類帶來的毀滅,其一生是孤獨而悲劇的,但必須懂得珍惜享受這種孤獨。 ? ?
? ? ? ? ?這個世界上熱愛學習的人固然多,但結果大不相同,學者和哲學家的區別就可以看出,最終意義的價值取向性。尼采不贊同的幾種哲學家類型,秘書型,只會通過尋找大量資料分析歸類一些問題。律師型,喜歡用思辨哲學去解決一切代表一切。牧師型,讓別人去接受自己的信仰,認為自己的信仰是最完美偉大的。猶太型,喜歡用邏輯去驗證自己的哲學體系。這些方法在他看來都是局限性的,無法從靈魂根蒂找出具有重要意義的價值體系,學院派的哲學永遠都是權威個人知識流派方面的對抗,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為人類社會求真理的源于自然的智慧,當然他并不是否定這些的意思,而是在于哲學家不是單純的職業,是一種偉大的責任,必須時刻審視自己的內心不斷的思考,歡迎不同的觀點對抗自己從而完全程度上尋找存在主義哲學的真諦。邏格斯的意義是不存在的,世界不會存在永恒不變的真理,也沒有中心哲學和所有的事物都圍繞一種核心價值觀的體系,世界的變化和人類的發展是永恒的運動,在不斷改變內核的規律,哲學必須是靈活變動的,他贊揚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和法國16世紀懷疑主義大師蒙田,這就是尼采的偉大之處。
? ? ? ? ? 尼采對宗教的一些看法是最讓我佩服的,他說出了人類因為對于自身不自信意識的不穩固而建立了所謂的另一個世界,從而導致因為懼怕現實而找的一個良好而神圣的理由去逃避現實的殘酷,去向靈魂深處的另一個我低頭。人類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因為我們是具有足夠智慧和創造性的,其實我們的意志可以無比的強大,可以感受更多的未知領域,而沒有必要用一個神的世界去釋放自己弱小的錯誤的心靈,只需要不斷的面對現實,不斷反思和改變提升自己的不足,學會深思和感悟自然的智慧就可以。因為錯誤的權威文化在控制著大眾意識,所謂的教育就是一種機械性的模式,是注重物質利益和名望功利的主流,而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思考成長基本不存在,如果存在也會被面無表情的環境思維徹底打垮泯滅,這就是人類社會一直存在的問題癥結。也是我更加尊敬尼采的地方。
? ? ? ?
? ? ? ? ?在我看過很多哲學著作之后再看到尼采的哲學,我覺得他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是一個可以把智慧融入真實生活的人,而不是像叔本華那樣看透了一些發覺人生無意義而徹底悲劇主義,尼采經歷了人生幾個重要的改變階段,被否定,被放逐,然后孤獨和蛻變,從透徹的悲觀中解放出來找到人生存在的意義,這一點是極其偉大的,他不同于佛的智慧,遠離塵世,獨自清凈,以單一的善去普渡,而是不斷尋找正面的積極的存在意義,那種過程是快樂而豐富的,讓很多虛弱無助的生命明白存在的意義是真正的快樂,這才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和一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