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她的心已經(jīng)釋然,甚至,沒有意外,她已經(jīng)很難再想到他。他的名字,于她,已然有些許陌生了。
相識十年,她自以為與他熟悉,大概已將他視為除親友兄弟之外最親近的人。她記得同窗的那幾年,他們曾那樣靠近,小心翼翼地凝望著彼此,男孩輕倚著一只右臂,伏在桌面上,在一片歲月靜好中望著女孩的側(cè)臉,而女孩則故作鎮(zhèn)靜地寫著習(xí)題集,微微發(fā)燙的臉頰是對男孩強抑住的喜歡。
他們相識于最純真的年紀(jì),也是最蒼白無力的年紀(jì)。那十年,女孩單純的堅信著彼此對對方的心意,自以為是地以為喜歡上就不應(yīng)改變才對。直到后來的幾年,當(dāng)她也終于過了十八歲,她才漸漸明白,喜歡的心情是會改變的,誓言也可以被隨便推翻和摒棄。以至于她想不到一件世上會永遠(yuǎn)不變的東西。后來的她,看過許多人的愛情,少有人在最后還握著當(dāng)初那個人的手,少有人還記得年少時的那份初心。看著身邊的朋友男友女友換了好幾個,也常常被教導(dǎo)“怎么可能戀愛一次就成功然后走一輩子”諸如此類的話。可她常常感到悲哀。她很困惑,那種舊時光里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愛情果真在這個時代不復(fù)存在了嗎?
他們之間故事冗長,就此切斷是在一年前的圣誕夜,當(dāng)女孩去男孩的空間留言圣誕快樂,她看到同一個名字在男孩空間的無數(shù)條蹤跡,她感到自己的心被一點點揪緊,直至無法喘息。敏感如她,已經(jīng)察覺出隱約的端倪。當(dāng)看到男孩對那女生熾熱的回復(fù),她愈發(fā)不安,第一次相信心痛至極真的可以無法呼吸——她可以忍受其他女生的任何單方面舉動,可她最害怕男孩的回應(yīng)。隨著手指在屏幕上一點點向下滑動,想看卻又害怕看到男孩究竟怎樣回應(yīng)的心情矛盾地在胸腔翻涌。她不自信,畢竟,即便相識十年,如今他們?nèi)耘f是最普通的朋友關(guān)系,而且如今天各一方。
凌晨,她終于也無法入睡安然,于是她拿出十年未曾有的勇氣,做了她人生中極其重要的一個舉動——她主動告白了,然而男孩卻生生的在另一邊來了一句我們(指與那個留言的女生)現(xiàn)在整天在一起(因其在一個城市)。她倏地僵在了那里,想笑,心中彼時有一萬只草泥馬呼嘯而過,臉卻僵硬住;想哭,眼淚似乎很是爭氣,并沒有流出來的意思。最后,她刪了他好友。
她也看過許多、聽過許多類似的求愛不成、朋友難做隨即刪除好友的例子,她曾也覺得沒有必要,也曾覺得是一種小氣的不理智的行為,可真到自己這里,她的本能反應(yīng)就是斷絕與他的所有聯(lián)系——她甚至想到了余生,與他相忘于江湖的場景。
可是,真的只有深愛過的人才可以體會,喜歡,又怎么可能只允許與他做朋友?又如何能夠允許自己看著另一個后來者成為那個人——那個自己交付了十年深情的人的摯愛?可是感情里沒有先來后到,就像女孩當(dāng)年于懵懂年紀(jì)對愛情不經(jīng)意的思考與定義:真正的愛情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不曾想這話竟一語成讖——在女孩與男孩這段十年的人生戲中,只有上帝看明白了一整個物是人非的過程,卻獨獨留一個結(jié)果,生生的讓當(dāng)事者接受,即便如鯁在喉。
當(dāng)天夜里,她泣不成聲,淚水浸濕了枕榻,在睡與醒之間又來來回回挽留了男孩好久。醒來時,眼眶還是濕潤的,雙眼生疼,外面卻諷刺的是一片陽光普照的好天氣。彼時,不知為何,身上一陣陣泛起了涼意。她知道,不是身子冷,是心,是從心中涌動的難以自抑的絕望和痛苦,欲肆意地沖破身體,爆發(fā)出來。后來,她允許自己哭了一整個下午。
三天后,她復(fù)加他好友。她覺得已經(jīng)夠了,那些眼淚,早已還付自己的一往深情。在這段感情中,她是輸了,輸給了時間,輸給了很多外在因素,諸如那些年通訊手段的不便,輸給了自己的沒有勇氣,輸給了自己的心口不一……然而她不后悔。直到現(xiàn)在,她仍不后悔在最純真的年紀(jì)里對那個男孩動了心——她承認(rèn)在當(dāng)時她的心中他是最優(yōu)秀的男孩;她也不后悔與他交心的日子,因為是他,帶給自己很多五彩斑斕的情感,豐盈了她的內(nèi)心,是她少女時代值得信任的傾聽者;她更不后悔圣誕夜的告白,她甚至很想感謝那位留言的姑娘,給了她也許一生都無法拿出的勇氣,讓她有可能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讓她解釋清楚一切前塵后事。她是幸運的——在二十歲到來之前,她終于可以認(rèn)清和告別。
“請原諒,還是沒有辦法說服自己與你做朋友,不過已經(jīng)不喜歡你了。”
失戀后,他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她的夢里。在夢中,他們還那樣好,男孩的酒窩和盈盈的淺笑還是會讓女孩望出了神,看紅了臉,可是最后的最后,所有夢都走向一個結(jié)局:男孩的拋棄離開,女孩的挽留哭泣。那段時間,她愛上了音樂,每一首情歌仿佛都深諳她的心事,讓她在其中尋求悲憫、尋求治愈、祈求救贖。
四下無人時,她也偶爾考慮過——他們錯過了最好的時候——在彼此感情熾烈時因為自己對早戀的恐懼,當(dāng)男孩用一首歌向其表達(dá)他的喜歡時,女孩退縮了。那年的她,期盼擁有男孩的愛卻又自卑恐懼,在心底希冀一個成熟的年紀(jì),想讓更好的自己有資格去承認(rèn)和接受這份喜歡,卻沒想到再濃烈的感情,也禁不住時間的磨耗。
后來的一年,再也不會主動和男孩交心的日子,她也常常問自己:那天圣誕夜的告白,究竟是出于喜歡還是想要彌補錯過的遺憾?
十幾歲時,女孩曾看過張愛玲一篇名為《愛》的文章,那文章短短幾百字,極簡,但文中所描述的那位十五六歲穿著月白衫,手扶桃樹的少女以及對門少年輕輕向他走來問道:“奧,你也在這里嗎?”的畫面卻至今映在她的腦海,栩栩如生。當(dāng)時哀嘆于女孩跌宕的命運,也深深感嘆那位生的極美的少女年老時只慘淡的擁有一份回憶。如今,她也不過用了十年換一份不真切的回憶罷了,雖然她與那少女不同:她只想忘記,忘得干干凈凈,完完全全。
至今,女孩也無從得知這十年于男孩是否也有些意義,但女孩記得那些個日子,女孩曾感受到的男孩眼中的光芒告訴女孩:彼此曾經(jīng)真誠的交過心。雖然后來這份心情漸漸轉(zhuǎn)化,終究歸于平靜,雖然后來各自天涯,再無交集,雖然后來你的一切與我全然無關(guān)。
“其實都不重要了,”她說,“無論我怎樣追憶,如何后悔,終究在感情的世界里不是我一人可以成全”。一切的后來事,不過是我們當(dāng)初一個個選擇早已鋪墊好的結(jié)果,只等時機成熟,讓仍心懷癡念的一方看看清楚,獨自走開。我們只需大哭一場,看著早已空空蕩蕩的原地,轉(zhuǎn)身離開,然后面帶微笑,堅定的走下去,然后依然相信愛情、依然熱淚盈眶。
95后,雙子女,喜歡在下雨天寫寫書法和信手涂鴉,喜歡一切藍(lán)色事物,尤愛大雨過后的湛藍(lán)天空。熱衷想象,希望用文字記錄生活,表達(dá)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