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成為目前最流行的話題。
因為霧霾,我所乘坐的高鐵竟然也晚點半個小時。
摘錄百度,現代人對霧霾的理解如下:
霧霾,也稱灰霾(煙霞)、陰霾,是指固定或移動物體排放大量煙氣所形成的塵及自然灰塵等微粒懸浮在空氣當中,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自然現象。
霧霾并非現代的產物,古人早有對霧霾的詮釋。
《爾雅》記敘:“地氣發,天氣不應,曰霧……風而雨土,為霾。”
冬季天地之氣處于閉塞的狀態,地氣升發,天氣不應。
天不接納不運化,所有的氣凝結交織在天地之間。
古人心中霧霾被視為象征天地不交,陰陽逆亂,君臣相悖的產物。
只能等起風后,才能吹散迷霧,也唯有雨雪天,才能一掃陰霾。
風水之法不過是合理利用風與水調解空氣,使之對人的生活有利。
風水循環之下,霧霾自然消散。
晉代有個詩人張華寫了一本有趣的志怪書,其中一則記敘有關霧的奇異故事。
古人一向不在霧天出行,但就有三個人不怕死的人,冒著大霧出行趕路。
可能霧太大了,他們又在霧中待得太久。
結果一個人死了,一個人病了,只有一個人安然無恙到達目的地。
故事結尾,點明三人霧中行不同因果。
病死的人臨行前沒有任何準備,餓著肚子空腹前行;生病的人,出行前吃的很飽;而安然無恙的那個人,不僅吃飯還喝了點酒。
酒為百藥之長
酒作為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在源遠流長的酒文化中,酒的食療藥效不斷被挖掘。
酒綜合水谷之氣,味甘辛而性熱,無毒。具有溫通血脈、益脾暖胃、開結化瘀、利筋骨、舒關節、潤皮膚、去寒濕等功效。
由于酒可以加快血液循環,甚至用酒做藥引子。
《飲膳正要》中記敘“酒主行藥勢,殺百邪,通血脈,厚腸胃,消憂愁。”
由此可以理解,為什么喝酒的旅人能安然無恙,平安到達目的地。
酒得水谷剽悍之氣,令身體氣血運行順暢,驅邪化濁。
讀到這里,可別誤解單憑喝酒就可以排毒,清除霧霾。
能夠平安到達目的地,還是要依靠自身抵抗力更強罷了。
風水之道,不過是順應天地,人體自身的好風水源自本身自愈力。
霧霾也是當下整體大環境運勢投射,所有人業力的共振。
我們與故事的三個人相似,都在時代霧霾中茫然無措地摸索前行。
朋友圈中竟刷出“等待霧霾中第一批死亡”這樣可怕口號的文章。
這些叫嚷期盼以死亡的冤魂來挽救時代,大概就是霧中的病人。
有些人病了,有些人死了,也有些人在努力尋找生機。
每個人都常常帶著一種莫名的焦慮感,不斷向外求道,卻忽略自身實際需求。
就如同在霧霾天中,我們只會考慮購買戴口罩,或者購買空氣凈化器來調節,卻從未在意身體健康,作息日夜顛倒,耗損元氣。
歲酒助運
明日即是丙申年最后一個月辛丑月的開始。
從流月運勢的角度分析,年月干是丙辛合化水,年月支是丑申土金相生,構成天合地生的格局。
辛金臨于丑為養地,會令整體氛圍處于一種和諧輕松,或者是懈怠散漫的狀態。
辛丑作為丙申最后的流月,干支通根的狀態好似命運悄然開啟了一道道未知之門,我們每個人都不斷在打開自己運勢之門,穿行于其中。
這也是為什么在冬至后,才會開始算命的原因。
不是為了得到命中注定的結果,而是這樣意識行為的作用下,去積極開啟命運之門,消耗排除運勢中無形的負能量。
門戶在心理學的意向中象征著嘴巴,代表著吃喝、語言表達,風水也同樣。
在什么山頭唱什么歌,流月運勢的影響下,從1月5日到2月4日這段時間,與門戶、嘴巴、吃喝及語言表達的行業和事件都會特別的有幫助和促進作用。
因此在流月的開運中,特別建議大家可以在本月適量飲酒,與朋友聚會。
當年釀的酒,被稱為歲酒。
我今年癸巳月自釀的青梅酒,算是節氣風物。
因為加大比例了冰糖,忍不住舀出一點來喝口感醇厚,回味更加綿長。
喝著清冽梅酒,依稀有種小確幸之感。
暗生歡喜之心,感慨這一年也算沒有白白浪費啊。
自今日起每晚一杯,也為自己助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