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每日優鮮的廣告刷屏。
其中有一條,幾乎符合很多上班族的心情:“有時候堵一會兒,就心煩意亂,不是因為老板在門口掐表,而是因為這座城給的時間太少。”
有人說,這是一個事情太多,時間太少的時代。我們總因為時間不夠用而焦慮,總因為時間過得太快而煩躁。
有人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是拖延癥”的時代。“明天再說吧”成為口頭禪,Deadline變成第一生產力。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一些小方法調整擺脫焦慮,擺脫拖延癥。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大師推薦的戰勝拖延的方法。
1.與其坐而論道,不如干他一票
身為靠碼字為生的文案狗,每天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寫出一篇吸引人眼球的爆款文。
最近,剛跟一家新媒體平臺簽約,選題已定,要表達的干貨已定,但拖了半個月,一篇產出都沒有。
不是不想寫,是因為想得太多。
每次寫稿子前,我都會先進行構思。要寫什么樣的內容,要表達什么樣的觀點。但是想來想去,都覺得自己的想法,要么狗血、要么老套、要么淺薄、要么大眾、要么就是沒吸引力......
所以,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在電腦上新建一篇空白文檔,桌子上放著一個筆記本,一個下午過去,焦慮地咖啡喝了幾缸,但文檔一個字都沒有,筆記本上的想法也被劃的亂七八糟。
眼看著交稿日期就要到了,只好去求助閨蜜。
閨蜜說:寫作不是算術題,1+1就是等于2,沒有發揮的余地。寫作的內容很靈活,每一篇文章的寫作過程,都不一定是完全按照既定的構思寫出來的。在寫作的過程中,你會不斷涌現出新的想法和新的角度,扔掉不適合這篇文章使用的想法,保留剩下的創意,你會發現其實文章寫出來會比你想得要好得多。
至于要不要下筆去寫,我再給你舉個很土的例子,挖泉眼。
我:好了好了,不用說了,我懂了。
閨蜜說的,話糙理不糙。
神奇的是,當我開始在電腦上打字,一點一點寫下去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腦子越來越清醒,精神也越來越集中,思路也連貫了起來,行文也順暢了許多,仿佛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拖延,不過是覺得即便努力,也沒有滿意的成果。
但是,如果這是一個非做不可的事情,既然無法逃避,最省事的辦法就是放棄掙扎,直接開始做。
就像Facebook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說的:追尋人生的第一選擇固然最好,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幸運。當A選項不復存在的時候,就要啟動該死的B選項了。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是不會再為拒絕或者猶豫而感到焦慮,第二就是可以把時間放在最重要的地方,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2.給自己找足夠的動力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當英語老師的人,天生就有英語天賦,一上學就愛學英語。
但是,直到前不久聽了一位新東方的老師講述了他的背單詞經歷,才知道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
剛開始背單詞的時候,他怎么也背不下來,而且根本不愿意堅持。一拖再拖,背了很久也沒什么成果。
但是后來他聽說新東方的年薪能到50萬(后來證明沒有那么高),如果把賺到的錢換算成單詞的話,就是一個單詞值500塊錢。
他原本計劃的是一天背50個單詞,但是他一想到1個單詞等于500元,每天多背一個就多賺500元,不知不覺就把背單詞的數量提升到了每天200個。
人民幣,成為他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
但是,生活中遠不止人民幣,你肯定還有更多的動力。找出最有誘惑力的那一個,說不定就能幫你打敗拖延癥。
3.降低任務開始的難度
很多時候我們拖延,是因為覺得這個事沒有意思,或者是壓根不知道該從何開始著手去做,這時候,我們就該調整一下這個事情的難度了。
有個減肥達人分享過這么一段經歷,說他開始減肥的時候,每天給自己做了非常“完美”的計劃,比如要求自己每天做100個俯臥撐,50個開合跳,100個高抬腿等其他一系列的運動,但是堅持幾天他就打算放棄了。
因為每當想到要做近2個小時的運動,心理就特別排斥,甚至還會有一點點害怕,所以本能的就開始逃避。直到有一天他覺得沒有必要讓自己那么焦慮,就跟自己說今天只做一個俯臥撐。
之后,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奇妙的變化。他會換好運動衣、鋪好瑜伽墊,認認真真的做1個俯臥撐。做完一個之后,他會想我既然已經換好衣服做了這么多運動準備,只做一個俯臥撐太浪費了,于是就一個一個的接著做。
后面的事,相信你們也可以想到了。
當然,想要降低開始的難度,可以借助以下幾種方法:
1、選擇最重要,做你覺得對未來最有好處的事
2、拆分目標
3、降低在過程中的干擾
如果大家還有什么關于戰勝拖延癥的心得,歡迎在留言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