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是一個物質飛速發展的時代,無數東西被制造出來,又輕易地被拋棄;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香港島上一閃一閃亮晶晶的霓虹燈早已顯得陳舊落魄,取而代之的是各個路口碩大的LED顯示屏以及迅速切換的圖畫。這個時代不喜歡過于疲累的思考,眼睛的效能被發揮到極致,她不愛密集細小的如螞蟻一般的文字,倒是鮮艷多彩的圖畫、照片更具有欣賞的快感。對恩佐的興趣,也是由此而來。
? ? ? 書商總是精明的,略微抬起的頭顱,向著某處張望的雙眼,加上一面雨珠滴落的玻璃。那是一扇窗,或是一道門呢,它又阻隔著什么呢,是希望還是悲傷呢?這個陰雨天淪陷的玻璃里的狗臉深深的吸引了我,然后我記住這本2011年再版的《我在雨中等你》。
? ? ? 等待是一件難捱的事情,會焦躁、會遲疑、會不安,分分鐘都是折磨,如果不是有強大的勇氣,估計在這個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時代,無論如何也不敢承諾“等你”二字,因為誘惑、變故從不提前預約。印象中敢于等待的總是動物,著名的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從1987到2009,從日本到美國,八公日復一日的等在火車站的石階,從春風和煦到白雪皚皚,從跑著去到走著去,老時幾乎趴著過去,這孩子始終等在那里,等著教授回來,確是八公的一生,是關于八公的故事。而加思?斯坦的恩佐有時讓我覺得是占了狗的噱頭在講人的的故事。
? ? 小說一開始就說“當一只狗擁有了人類的靈魂,世界在它心中會是什么樣子?”,于是書中的主人公恩佐,一只可愛的品種含混的狗狗其實被預設為具有人的精神卻藏匿于狗的軀體中的一個怪靈魂。它用人的思維透過狗的雙眼來看世界,講述了發生在它以及它的主人身上的悲歡喜樂。恩佐的男主人一名賽車手,并兼做著賽車教練,女主人是一名全職太太,恩佐在房間的一隅見證了他們從戀愛到結婚的整個過程,后來又有了卓伊,一個恩佐自命要保護的人。生活一切安好,晚上,男主人丹尼會和恩佐坐在沙發上看賽車比賽,偶爾伊芙也會加入。周末,卓伊和恩佐在家前的小花園中玩著你丟我撿的游戲。然而命運總能在你放松警惕的時候襲擊你,伊芙還是得了癌癥,痛苦的治療也沒有見效。伊芙死后,伊芙的父母為了爭到外孫女卓伊的撫養權,設計污蔑丹尼對兒童進行性侵犯,親人反目,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在恩佐的看來,生活變得黯淡了,丹尼開始頹廢了。與好萊塢的電影一樣,本書的結局也令人安慰,丹尼還是走出了陰影,同時贏回了女兒的撫養權。恩佐在這個小家庭從幸福到離散到憂傷再到柳暗花明的過程中走完了他的一生。在這個故事里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作為狗狗的恩佐急欲擺脫動物的軀干,獲得人的身體,如他所說:“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只有著蒙古犬血統的狗,蒙古有個傳說,說狗死后可以轉世為人。”而最后,他心遂所愿,終于轉世為人,并且是作為一位10歲的賽車天才,與男主人丹尼重又相見。
? ? ? 我竊以為小說之所以賦予狗狗成人的渴望,一則是突出人類的思想方法與思維模式,以一個親近的,親密的角度來講述丹尼一家的故事,突破了敘事視角的局限,并富有新鮮感;二則這是一個典型的具有美式風格的救贖故事,讀來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亦有同工之妙,人生正如“雨中賽車”,少有人是生來就注定贏得這場競賽的天生好手,唯有你的“眼睛看到哪里,車子才會開往哪里”,人的生命、家庭、關系、價值、目標總會遭遇出其不意的打擊,我們生活在其中,往往因外在種種因素而失去方向,我們必須回顧生命中的所愛所執,校正目標,克服人生的難題,勇敢的做自己生命的賽車手,并且堅持了就一定有回報,比如最終贏得女兒的丹尼,比如最終轉世成人的恩佐。
? ?看到這本書的英文版是叫做《The Art Of Racing in the Rain》的,便不得不欽佩翻譯的強大了,在“雨中競技的藝術”,原是比“我在雨中等你”來的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