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青報報道:備受矚目的打車軟件公司UBER(中文名:優步)最近在成都遭遇了一次執法調查。這是繼廣州之后,中國大陸第二個針對優步展開調查的城市。成都市交通、工商、公安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于5月6日下午進入優步在當地的辦事處,實施聯合執法行動,引起了包括優步司機在內的大批民眾圍觀。成都市交通運輸委員會辦公室的一名負責人5月7日對中國青年報記者稱,這是一次“約談告誡和執法調查”,而不是網絡上流傳的“查封”,原因是優步涉嫌組織私家車介入平臺從事非法營運。
我的UBER體驗
我從今年寒假和女朋友在上海時第一次使用UBER,在此之前,滴滴快滴剛推出的時候打過幾次車,使用過易到用車和快的旗下的一號專車,但當UBER開啟的一瞬間,這些都成了浮云。
不得不承認,一開始我癡迷于UBER的原因是補貼,時逢滴滴快的停止補貼,而當時的UBER注冊便有30元余額(最初是100元),還有當時與上海本地自媒體的聯合活動,單程減免88,我當時兩個手機號,女朋友一個手機號,再拉上爸爸媽媽姐姐手機,6個賬號每個賬號都自己邀請自己,并使用單程88優惠券,我們就從浦東坐到浦西,從城南開到城北,穿過國際大都市大上海的人山人海和城市森林,過了三天短暫的土豪生活。
UBER的補貼有兩種,一是首次使用前的邀請,每成功邀請一次,邀請和被邀請雙方各增加30元的余額。這樣的優惠邏輯相當于,UBER以每個用戶60元的推廣人本,通過人人口口相傳,紅遍大江南北。國內知名自媒體人blues從兩年前開始在自己的自媒體平臺推廣,現在已經獲得了25萬UBER余額。
二是UBER經常聯合商家、媒體、推出形式多樣的減免,比如單程優惠、單程折扣
三是參與形式多樣的互動活動,如發送指定形式的微博AT官微參與抽獎
此外UBER的運營還花樣百出,在世界讀書日當天部分UBER車上有合作方提供的書籍可以閱讀,前幾天在成都,部分UBER車上還有合作方提供的鹵味。此外在全球范圍內,UBER曾提供過叫飛機、叫舞獅等多種服務,甚至還有叫CEO尋找工作機會的招聘服務。
我們為什么喜歡UBER?
1 以乘客為中心的產品設計理念
我們簡單來說,UBER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產品邏輯上,由滴滴快滴的以司機為中心變成了以乘客為中心。
以一號專車為對比,打開應用后,需要[現在用車]-[輸入所在地]-[輸入目的地]-[去選車]-[選定車型]-[等待司機接車],這其中1是叫車過程繁瑣,2是主動權在司機手中,司機往往會根據你的出發位置、路程遠近確定是否接單,就會導致 3 等待接單的時間很長,以及 4 接你單的司機不一定離你很近。
而UBER打開軟件后,界面上直接顯示你的位置、周圍的車的位置、預計現在叫車車輛到達時間;點擊[點擊用車]后再點擊確認,UBER會自動聯系與你最近的司機,告訴司機現在有一單需求在你身邊,是否接受,司機只有接單或者不接單的選擇,而并不知道你要去哪里。因此UBER叫車(1)成功速度更快,(2)司機總在最近的位置,(3)不會出現無人接單的情況。當然司機接單之后可以打電話聯系你問你去哪里,有些司機可能會拒載(姑且先這么說,后文會探討UBER模式問題,此外你也可以選擇不回答這個問題)
2 共享經濟的全新模式和社交的樂趣
UBER對外宣稱 “UBER 是一個叫車工具,并非交通運輸承運人”。也就是說,你所享受的并不是UBER提供的服務,而是UBER是一個信息平臺,幫你找到附近的私家車拼車帶你一程,至于你所支付的費用是對司機油費等的補貼。在UBER發送到我的郵箱的賬單中,也顯示著:“人民優步是一項非盈利性的互助型拼車服務,所以無法商用發票。”UBER在中國只有幾十人的員工,卻沖擊了9個城市的出租車行業,解決了無數人的出行需求,更大效能的發揮了私家車的效率,這種將自己的私家車的另外幾個座位租給順路的人的方式,無論是方便出行、保護環境還是緩解擁堵都有很好的作用。
UBER司機大多是各行各業的兼職,這讓行程多了幾分樂趣。相比出租車司機較為相似和固定的形象(普遍有著更多市井氣息和侃大山的能力,且喜歡聽路況廣播和使用尋呼機與車友哇啦哇啦的聊天),UBER司機不這么整齊劃一,且想到我們倆分別都是普通的UBER軟件用戶時,距離感會更弱一些。如果手頭沒什么事情我喜歡坐在前排和司機聊天,在UBER司機中我遇到過假期在家休息出來兼職的高校老師、在事業單位上班朝九晚五下班兼職的員工、聽著麗江買的獨立音樂人的碟開著豪車的年輕人。
在有些地方,UBER也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比如出現過開著豪車注冊人民優步專在后半夜接異性單的闊少,打開UBER在軟件園區轉悠來搭訕招聘程序員的創業公司CEO,以及把開車當做享受和放松的沒有壞心的中年大叔。
3 優秀的體驗和更低的資費
我手中的打分權讓大部分司機都非常禮貌。我曾經打一次UBER從市中心搬家回犀浦的交大,行李袋里是經壓縮包壓縮的各種被褥衣服等,司機很客氣的拎著密度超大、超重的行李走了幾百米幫我從校門送回寢室。打分的機制也讓我有底氣讓司機滅掉手中的煙或者關閉廣播,或對態度不好的司機在下車后溫柔的差評一下(當然最近新聞中也出現了某女子因還沒有下車就差評,遭一號專車司機暴打的新聞),用前文提到的BLUES的話說:“讓我一直使用UBER的重要理由,不是我賬戶里面的25萬乘車金,而是作為乘客的尊嚴,作為一款可以獲得靠譜服務的用戶存在感。”
UBER的資費也相對較低,人民優步折扣后起步價為8.8,打車從筆者所在的成都犀浦到成都市中心大概只要25元,大約是這是往返犀浦與市中心的出租車和黑車都不能比的,而且,在犀浦你叫不到成都的出租車。
UBER足夠好了嗎?
雖然在產品和體驗上非常不錯,但事實上就整體而言,UBER做的還遠遠不夠。而且根據現行法律,UBER確實存在違法違規的問題,并不能打著“天生驕傲”或者“一個時代顛覆者的創業故事”之類的旗號直接無視法律。我們一方面要督促法律盡快完善和與時俱進的更新,以及期待著出租車公司的“份子錢”之類的壟斷模式和丑陋現實早日在互聯網的力量下瓦解,一方面更應該苛求UBER做到更好。
根據我個人的思考,我認為UBER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改進。
1 法務和公關本土化:
處理好與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的關系,以及以合理的方式規避法律:其他專車公司通過把車掛靠到第三方租賃公司,以勞務派遣的名義去接單,很有效的規避了「黑車」的風險、在開票結算的時候也方便了許多。UBER在面對媒體的時候也異常的低調,面對幾次被查事件官方并無回應,發言人關機。
2 客戶服務本土化:
UBER堅持通過郵件與用戶聯系,有問題只能通過郵件反饋,UBER官網訪問也非常緩慢,貌似使用的是國外的服務器,翻譯也非常蹩腳。
3 解決審核和安全等飽受詬病的問題:
申請司機的過程簡單而粗暴,且據媒體報道,UBER現在的迅速的擴張中,存在對司機培訓不到位、審查不嚴格、對司機用戶的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UBER接下來如果可以加強對司機的審查、加強培訓、解決司機運營的身份問題,以及增加對乘客的安全保障,以及通過媒體等渠道將這樣的保障告知用戶、消除焦慮。
4 軟件的本土化優化:
1) UBER優惠券輸入之后,所獲得的免乘/打折優惠不會在軟件中顯示,同時有多個優惠時,會優先使用最近的優惠券,無法自主選擇使用哪種優惠,這曾經對我造成一定困擾。
2) UBER也出現過軟件版本眾多的問題,對國內的安卓應用商店缺乏控制,部分應用商店下載的UBER并非最新版或不適用版本。
3) UBER用久了之后似乎也會有很大的緩存文件,筆者推斷應該是UBER軟件中的地圖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流量下載到手機中,建議可以共享百度地圖的離線地圖數據。
4) UBER如果加入一個語音聊天平臺,可以避免司機通過電話與乘客取得聯系。類似的功能在滴滴打車上已經使用過。
5) UBER堅持以點擊郵件的形式將賬單(如行走的路線、費用信息)發送到用戶電子郵箱,這些信息能在軟件中直接查看可能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
6) 媒體報道中多次提到的“UBER在印度發生UBER司機強奸案之后,為軟件增加了S0S按鈕”,這個功能在中國區的APP并沒有出現,而這卻是一個很好地應用,除了危險的司機之外,車輛發生其他意外時可以一鍵聯系UBER和警方無疑是一個很好地設計。
5 能否來一次真正的共享經濟和拼車?
雖然UBER對外宣稱是一個連接有出行需求和有空座位的在途司機的平臺,但顯然現在有數量眾多的UBER都是抱著兼職做黑車司機的心態在賺取UBER補貼,UBER軟件的邏輯本應是:當雙方連接上后,司機給乘客打電話問乘客的方向,如果順路才會接單。而能正好遇到順路的乘客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如果在未來UBER用戶達到一定數量,在司機端和乘客端兩人分別選定要出行的路線,系統自行匹配,可能效率會更高一些。
以自由經濟之名橫空出世的UBER,在成為硅谷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同時,也面臨著在全球范圍內的麻煩不斷。但從一個用戶的角度來看,我們更希望多一些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的產品,少一些滑稽的、可笑的、詭異的服務權貴和為少數人斂財的工具。希望迅速膨脹成巨人的uber能為自己的拳頭注入鋼筋水泥并穿上鎧甲,也希望壟斷之墻能在互聯網的鐵拳下早日崩塌
(如果你還沒有使用UBER,初次使用的時候在菜單-優惠中輸入優惠碼SWVRE,即可享受紫藤送你的30元余額,不限距離、時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