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吃一場喜面,遇到一位曾經的好友,也大概是由于子嬋在車里叫嚷著明天是我的生日,讓我想起大學時光她曾為我送過禮物,也大概是由于樂樂因為無心的幾句話惹哭了她的女兒,似乎讓我看到多年前引起我與之決裂的橋段,加上假期帶孩子、做家務的辛苦與想學習而得不成的沖突,這個夜,一切都讓我有點揪心的疼。或許,我當時的處境太無辜,解釋的太賣力,以至于仍不被信任之后,有種近乎絕望的放棄,尤其那句“三番五次跟我鬧,是因為付出的成本太低”,頓時讓我自知自尊降低到極點。當年,我找了一個好朋友,哭著打電話給她,仍開解不過那“緊箍咒”的刺痛。至于昨日今時,我為何能在表面上坦然相待,是因為理解了婚姻的苦,我們當年都在挨婚姻的考驗,各種心煩和神經質,我又恰逢其時的寫了一段有關學生們的氣話,引發一場誤會。我寫的話,原來很多都被“與之有關”,因此,我幾乎沒在QQ里露過什么面。事隔3、4年后,我問對方,是不是還不相信我曾經說的那段話與她無關,對方說,已經不記得什么事了。為何我一直耿耿于懷?于是,勸了自己不少次,卻發現,真正能做到和解的時候,卻連胡扯都找不到合適的話題。30+,一不小心就會掉入一個不僅肉體透支、連靈魂都透支的陷阱。我的靈魂,在我開支爆掉的時候,常常魂不附體;在我看書的時候,又好不容易回來了。有些人,我惦記了那么久,見面后,卻連多說幾句話的默契都損失殆盡;知己是否一定要說的多?李泉說的一句話特別好,知己即使不常聯系,我也知道,她一直都在那里。
不如意,常常激發出我的“完美主義”本質,也常常降低我的自尊感。父親仍然在酒桌上重復那句說我善良的評價。是的,我對人無惡意,感覺好的時候,甚至表現出極大的真誠和善解人意,如果遇到“拿捏”甄小姐一般的嘴碎綠茶,數不過3次,我一定會多扇她幾個耳光。人一味地善解人意,實際是幫助惡人消遣自己的一種變相的自殘。這世間,女性最辛苦。小,易受性別歧視之苦;大,易受母親身份捆綁之苦;老,易受婆媳千古難題凌落之苦。此間三苦,我們已受前兩苦。生育辛苦,養育繁重,另一半及家人若不夠體貼,恐怕我們是要被“培養”為怨婦。因此,最有自私權利的應當是女子,而男人的權利無可討論的必要,因為,只有極少的男人對待妻子是無私得,只有極少的男人真正值得我們尊敬;更沒有必要去討論大多數男人對待兒女養育的貢獻,甚至我會尖銳的認為,他們只是稀里糊涂隨著社會倫理的大浪潮,在幾次手舞足蹈的、自以為強勢的“小丑表演”中僥幸完成了基因傳遞罷了,是一群獨立于大部分女性、連企鵝都不如的他個物種而已其實父親說錯了一半,只因我有一面冷漠。做一些漂亮的事,只為求心安理得罷了,若是100%真情實意,哪里需要那么多交際策略,說話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