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那些題他都會,由于太粗心,考試時都做錯了...
這次模擬測試,丟的幾分都是因為粗心!
我孩子很聰明,可就是個“馬大哈”……
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來自父母的抱怨。日前,一位焦慮的媽媽專門給學習哥寫來了一封信:“兒子是小學四年級學生,最近的班里幾次小測試成績很不理想,語文、數學都只考了80多分,這在班級里算很差的成績了。可是卷子發下來,那些錯題他又都會,就是太粗心了。像一個段落之前要空兩格,我教了他無數次,他也曉得,可考試時就忘了。現在我非常焦慮,四年級就成了‘差生’,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遠。請問該怎樣引導粗心的孩子呢?”
學習粗心是小學生的通病。為此,學習哥采訪了做小學老師的朋友李老師。她的兒子軒軒也在上小學,成績在一直在班級前10名。很多家長都羨慕軒軒有一位教師媽媽,能夠讓孩子輕松考出好成績。可是這位教師媽媽說:“以前孩子也是一說就會,一做就錯,馬虎得很。后來我慢慢引導,才讓孩子改掉馬虎的習慣。”
到底這位教師媽媽有什么小方法改掉孩子粗心的習慣呢?
1
“這么簡單,本不該錯的,怎么做錯了”
那就該問問孩子,熟練度夠嗎?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道題,并不一定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于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解決
一道題目,反復接觸至少要6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并產生記憶;這樣才會在考試中能做對。
2
“原本會做的題,考試又錯了”
好好問問孩子,基本概念真的清楚了嗎?
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至2次,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么?知識點的關聯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變化?并未深究,所以,學過,并不等于是學會,更不等于會融會貫通。
解決
試著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發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這也是教學相長的意思。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3
“不是不會做,而是審題錯了”
作為家長應該反思:孩子的準確率如何?
如果平時做題力求“一遍做對”,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不僅用心投入和沉穩,還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如果做錯了還覺得“沒關系,以后還有機會”,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
解決
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的做題,建立錯題本。
4
“時間太緊,題目沒寫完”
那再問問自己,您家的孩子平時學習有注重效率嗎?
如果平時完成一項學習任務需1個小時,那這1個小時里是否是每分每秒都在進行與學習相關的事情呢?
每次考試都有一部分學生會說:其實這些題我都會,但是沒時間。考試是公平的,給的時間也是合理的,考生并非沒有時間,而是在前邊的題上耽誤了大量的時間,原因就是做題速度上不去!
解決
平時應注重學習效率,既要注重量,還得注重質;對自己的學習要有規劃,否則會像無頭蒼蠅一樣。
家長妙招
妙招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張爸爸認為孩子考試粗心主要與這幾方面有關:一、知識掌握不扎實;二、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平時做作業馬虎;三與性格有關,有些孩子性格大大咧咧,反映在學習上,容易增加失誤。
我覺得要克服孩子學習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上課要專心聽講,回家后要復習,要弄清楚每一個知識點,不要囫圇吞棗;二、設法提高孩子平時做作業的質量;三、可給孩子準備一本錯題集,讓孩子把每次做錯的題目抄下來,把錯誤的地方用紅筆畫出來,然后按正確的方法再做一遍,分析錯誤原因進行總結。這樣堅持下去,粗心的毛病一定能改掉。
妙招二:培養專注力很重要
金媽媽說,她也曾遇到過兒子總是粗心的困擾。那時兒子也剛好上小學一年級,做題目非常粗心,成績也不好,我一度非常憂慮,后來咨詢了很多人,才發現跟我放學后把他接到單位來做作業有關系。
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的孩子,本來就貪玩,再加上辦公室嘈雜,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做作業,久而久之,他便養成了一心二用的壞習慣。這里,我覺得有必要提醒父母,在孩子學習之初,一定要為其營造心無旁鶩的環境。像有的家長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學習,都把電視機開著,或打牌搓麻將,這都會對孩子造成干擾。
為此,我進行了積極地補救。除了讓他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外,我還有意識地培養他的專注力。比如,選擇他喜歡的也適合的知識,在規定時間內讓他學完,然后給他獎勵;同時承諾,只要他認認真真、全神貫注地完成了學習任務,他想干什么、玩什么(只要是正當的事情)都可以。后來他自己也感受到這樣做的好處,常常在人多的時候拿著一本書看,主動考驗自己。做事情全神貫注了,自然就不粗心了。
妙招三:巧用心理暗示
劉媽媽是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名小學家長,她認為孩子粗心應該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矯正。
首先我們要適當掌握一些心理輔導技術,運用有效的強化方法。有時我們因為孩子粗心而打罵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說他粗心,再要求他“以后不許再粗心了”,其實這樣做是在強化孩子的粗心,因為潛意識只接受有實質性意義的信息。如果我們反過來,在他粗心的時候不理睬他,淡化他的粗心,然后在他偶爾細心時馬上表揚他,強化他的細心,這樣慢慢地他就會向著細心方向發展了。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那就是不要給孩子貼負標簽。即使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也不能總嘮叨,否則他很可能認為自己就是這個樣子了——每個人包括孩子都會有一種求證心理,他經常犯,剛好證明自己就是這個樣子。
總之,努力去發現孩子細心做事的時候,不失時機地肯定他,讓他感覺到自己其實是可以很細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