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什么都教會我們了,唯獨沒教我們不必成功
作者:牛皮明明
1、標題:
標新立異,概括社會什么都教,引導好奇為什么沒有教成功學?留下疑惑。
2、正文拆解:
拆開頭:概括所謂成功如何過一生,成為怎樣的一個人,總結升華成功的觀點。
01.案例:梁文道老師去某高校演講時有一個問答環節,一個學生不提出問題,而是要老師記住他的臉孔,他的名字,老師不解問道:為什么呢?學生回答道:總有一天我的臉孔、還有我的名字出現在雜志上,會成為世界上有名的CEO等等,這刻老師感到尷尬與無語!老師問那學生有沒有想過以后是干什么?這個生意是做哪一方面的,而學生就說沒有想過。
講述許多人不知興趣所在,自己要發揮的領域,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他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成功會--名字被人記住,臉被人認清,身家萬貫。
感悟:盲目追求猶如人心不足蛇吞象
02.案例:馮唐連續在北大、浙大、武大做了三場演講,以為學生們會關注得意的詩: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再不濟也關注如何成為一名“情色作家”等,結果都只想向馮唐學習如何獲得成功,如何做到事業有成、坐擁豪宅、名利雙收。
講述人們只關注如何獲得成功,不曾想了解馮唐的經歷與創作過程,在馮唐看來每個人定義的成功都應該是不一樣的。
感悟:做到心不慌、手有余糧,無論有用、無用,做好自己。
03.案例:陳丹青上節目說:現在的年輕人老問我如何獲得成功,陳丹青直接回答不知道,而我喜歡畫畫,純粹是喜歡。
講述無論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熱愛,用心去愛,用心感受。而不是問所謂的成功人士如何獲得成功、名利雙收的秘訣。
感悟借用原文中一段句子:
凡世過得有滋有味,把俗世過得有煙火氣息。
04.案例:去年《人物》雜志一篇題為《奧數天才墜落之后》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付云皓應該頂著"奧數天才”光環的北大學子,過上人人羨慕的生活,而不是選擇了二本師范的學校做了數學老師。
講述付云皓自己投身基礎教育事業并不是墮落,他只是在腳踏實地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并非是人人常談的自甘墮落!
感悟:人生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學會活得心安理得。并不是背負著別人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簽,按照別人定義的成功過自己的一生。
05.案例:作者大冰在背包旅途中遇見了留過學的聽夏,20多歲的聽夏回到祖國,想應聘一線城市的圖書管理員,結果游戲規則不變,比不過有點關系的人,后來去了大理,過上賣文為生的生活。
講述學富五車的人不一定過上別人標配的生活,拒絕數字游戲,過著有什么吃什么的生活。(一生要去辨認、選擇或做出那些真正屬于自己的,才不會墮入物質的陷阱)
感悟:想要怎樣的人生必然放棄某些東西,關鍵自己是否內心自足,晚風吹拂、花開四野也是人生。
06.案例:王村村可能是全中國最無聊的人,
會花6個小時,就為了一碗米大概有16250粒;
把鄰居搬家前送了一束棉花,為了紀念這份情誼,他按照傳統工藝彈了“一床”棉被;
把家里的浴缸砸了,改造成游泳池。
為了一句“不會飛的豬,就只是一頭豬而已”,他嘗試用兩萬個氣球將一頭豬吊起來等等…
講述任何一種東西或者方式,都能成為我們走向未來的驅動力。可能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那種方式,而王村村恰好選擇了無聊而已。
理論:所謂成功,無非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讓人生過得快樂,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個不流于俗的人,一個不諳世事的人,一個敢于跳出規則的人,真的比“有用”更重要。
感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我選擇有趣!
07.案例:我們這個狼奔豕突、呆若木雞的時代還是十分可笑的。例如:你去培訓機構當老師,周圍人說你就是個補課的;去自媒體當編輯,就被叫“公號民工”;自己開家淘寶店,人家喊你“淘寶小妹”;只要沒去大公司,那你就是個拿生命賺錢的機器。
講述一旦用社會地位或物質標準來衡量人生成敗,“平凡的努力”就和“失敗”畫上了等號。金錢不應該成為人生唯一目的,我們心靈中過分實用主義的東西,最終會妨礙我們更充分地理解自己與我們生活的世界。
感悟借用文中一段話
不是所有的小草,都應該成為大樹,不是所有一米六的矮個子,都必須去NBA打球,也不是所有在雨天被蠻橫的寶馬車濺過一身泥的窮光蛋,都應該發憤圖強努力賺錢買寶馬車然后去濺別人一身泥。
3、結構:
故事+道理,故事+道理…
+總結升華
4、感悟:
文章情節環環相扣,思路清晣,中心觀點明確。
布滿枷鎖的世界,一打破頭破血流,哪怕想逃脫,現實總會讓你低頭。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允許自己的驕傲任性,不必在意他人的言語,過自己的人生讓別人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