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奏》里面有一句臺詞:“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
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行走過四處陌生的城市。回到家之后,能夠捧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大口大口吃起來,越是幸福,越是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易。
飯菜能給人最真實的安慰,而我也相信,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
記憶里最深的一次哭著吃飯大概是初二那會,每每想到當時的情景,都會忍不住暗自啜泣。
那時候我讀寄校,一周回一次家。在我有次正認真聽著數學課的時候,媽媽突然出現在教師門口,我慌忙跑了出去,她把家里的鑰匙交到我手上,對我說:“弟弟生病了,高燒不退,一直住院也沒見好,我要帶他去省會的大醫院去,可能要幾周,你自己回家做飯吃,照顧好自己。”隨后她就走了。
我有點懵,那時候我還小,我不知道要到大醫院去是病情到底有多嚴重,也不知道一個人回家做飯自己吃是種什么感受。
可當我真正回到家,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房子,自己炒好一碗菜自己一個人吃的時候,那種直擊人心底的孤單感和無助感是多么痛苦。
一個人吃飯,煮多了怕吃不完浪費,煮少了又不夠,說白了就是一個人,自己掂量吧。
我還記得,那個周末,我炒了一碗菜,吃了一天。因為沒有食欲,我不知道媽媽什么時候才能回來,也不知道弟弟的病什么時候能好。我只知道,媽媽不要我了,在我14歲的時候,就要習慣一個人生活。
我是一個膽子很小的人,我害怕黑夜。有一次晚上,我把門全部鎖好,把家里每個房間的燈都開了起來,還把電視的聲音開到最大。我要營造出一種白天的感覺,要營造出有人在熱鬧的感覺,我拿這些虛幻的東西來抵御深刻的孤獨。
可是無論怎么做,當我捧起碗一個人吃飯的時候,那種像刀刻進骨子里的冰冷感和痛苦感直擊人心。我怎么也擺脫不了,一想到平常都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著飯,桌子上擺滿了我愛吃的菜,而現在,一個人,一碗菜,我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對我?
越想越無助,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了下來,于是我控制不住地放聲大哭。但不管我哭得多大聲,也沒有一個人能聽見,除了我自己。
哭了很久,眼淚都哭干了,嗓子也哭啞了,最重要的是,肚子都給哭餓了……沒辦法,餓了總不能不吃飯吧,于是混著咸咸的淚水,我吃完了那頓我人生最痛苦的飯。
從那時候起,我就告訴自己: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媽媽說了要好好照顧自己,你就得好好照顧自己。
有了小時候的這份經歷,在后來的人生中,我總能表現出比同齡人更多的獨立能力和抗孤獨感能力。我很清楚,身體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
無論刮風下雨還是艷陽高照,無論一人獨走還是三五成群,無論身患疾病還是神清氣爽,即使哭著,也要好好吃飯。
正如《不孤獨的食物美學》中所說的那樣:食物有超乎想象的治愈力量,尤其是一個人靜靜吃飯的時候,它能填飽你的肚子,更能治愈你的孤獨。
記住,你可是哭著吃過飯的人呢,你不堅強誰還能堅強?
哭著也能好好吃飯,那一刻,全世界都不重要。好好愛自己,別人才能愛你。
繼續哭,繼續吃,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