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還未過,就接到外婆病危的消息。匆忙的趕回童年生長的小山村探望她老人家。離開這么多年,回憶總是多于行動,也許是生命這期間發(fā)生的故事讓我難以坦然面對外婆她老人家,內(nèi)心不敢回應(yīng)她對母親的掛念吧!
只記得自己離開外婆生活的這個山村時自己大約12歲的年紀(jì),再回來我的年歲已經(jīng)翻了三倍。期間也匆忙的回去過一次,因著天氣較冷,也沒有外出行走,只是急匆的看了幾位親近的姨舅就離開了。
這次待了大約近一周的時間,恰逢已經(jīng)立春,天氣較暖,才得以行走一圈在腦海里深留記憶的印痕。
門前的蔬果地變成了小麥地,綠油油的鋪滿了整個視野 ,更遠(yuǎn)的田地現(xiàn)在卻被種植了很多果樹,歪歪扭扭、枝枝杈杈,卻錯落有致的生長著。沿著當(dāng)時的路徑走了一圈,發(fā)覺不足五分鐘的時間。隨著行走,腦海里的記憶翻飛著。
猶記得小時候自己來回的走這樣一圈,感覺時間好漫長,每次行走的時候都會看著前方的路,看還有多少才能走到家門口,尤其在太陽落山,天剛轉(zhuǎn)暗的時刻,用外婆的話說就是天剛麻麻黑。那個時候一個人行走,害怕的感覺充滿了全身,總覺得后面有東西在追著自己。我想兒時這種面對黑暗的恐懼感,怕是人人都體驗過。
一個小小的人兒行走在關(guān)中廣闊的田野中,放眼望去,遼闊的沒有盡頭。天麻麻黑的時候,四周就開始被黑暗籠罩著,自己的身體也被黑暗吞噬了。如果是月朗星稀的夜晚倒還好些,依稀可以辨認(rèn)眼前之物,只是時不時的會被棲息在樹枝上的野鳥之類的動作嚇得驚跳一下。
現(xiàn)在看著眼前廣袤的視野,內(nèi)心涌動的卻是對自然的深情。黑暗中的田野充滿了靜謐的安靜,寂靜中夾雜著偶爾可聞的布谷鳥的叫聲,自然的馨香沁入心脾。人生難得一個人獨自的行走,獨自的回味過往的生命歷程。在這樣的行走過程中才能真正的體味到記憶的存在是怎么一回事,這么多年來攜帶的記憶,刻畫在腦海里的回憶是否真實不虛,是否客觀公正。
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與童年的自己相逢,才能得以完整的參透一段成長的生命歷程。過往故事的發(fā)生真實不虛,記憶卻未必真實不虛,它只是以自己獨特的面貌蜷縮在我們幼時的腦海中,卻鬼使神差地影響著當(dāng)下成年的生命。當(dāng)覺知與生命同行時,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生命里的經(jīng)歷,才能完整的釋放出過往偏差的記憶,還原生命的真實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