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商科的學生,我們知道實習經歷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同學都會在假期尋找實習。而尋找實習和如何做好實習,可能是我們考慮較多的問題。
首先,先談第一個問題,如何尋找實習。實習的尋找無外乎通過朋友、親戚、同學、老師等介紹,或者是留意實習招聘,投簡歷。不管是哪種方法,目的都是要找到一份實習,只要目的達到了,那就行。
先說下,第一種方法,這也是一種最快捷的方法。不要覺得這種方法很什么樣,什么很不公平,什么很不道德啊之類的。其實,很多工作的機會,就是從這種方法中得到的。可以試想一下,作為企業方,如果他要通過公布招聘信息,那么他就要在各種渠道上發布招聘信息,發布完后,還要定期查看投遞者的簡歷,還要通過簡歷判斷投遞者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可能還會有什么筆試、面試之類的,聽起來就費時費力的吧。而如果企業方通過他人介紹的,那么這就是現成的一個招募者,對于實習生的招聘,并不等同于校招或社會招聘,所以企業方若要招實生,對他們的能力并不會要求太高,可能只是需要你負責業務支持的活,相比使用多渠道地發布招聘是不是更節約成本呢。因此,這種方法也是成功找到實習的較好方法。
當然,如果是第二種方法,就是要自己去投簡歷,甚至面試之類的,一定要早一些多留意實習信息,盡可能多投一些。一般來說,你所在的地域,大型一點的企業會愿意找這樣的實習生,碰到了,多去嘗試,不管有沒有結果,至少在這個環節中,你能更早的學習如何寫簡歷(在這里推薦公眾號:A卡,里面有介紹如何寫簡歷的方法);如果幸運的話,你接到簡歷通過的通知,并且告訴你去面試時,這個時候一定要查查該企業的一些信息(百度百科即可),有可能面試或筆試會考你對這家企業的認識。說真的,第二種方法,真的是蠻鍛煉人的方法,不僅驅動你如何去寫簡歷,也讓你提前體驗面試是怎么樣的,而且因為是在企業里面試,你還能看到企業里的人工作的狀態。
筆者兩種方法都嘗試過。第二種方法,真的是血汗史,幾乎每天查看相關公眾號的實習信息,碰到符合自己意愿的實習,全去投簡歷,同時,簡歷就是在一次次投遞中學會怎么寫(再說一次,A卡里的簡歷教程真的是很有啟發,那個時候每次看都有不同感受,每看一次,就改一次簡歷)。
最后,簡歷投遞中唯一有回應的就是,班級群里有同學發布中國鐵塔的招募信息,接下來就是筆試、面試了。筆試不太記得啥了,有中學的簡單物理、數學題,也有本專業的題。面試的時候,HR先讓你自我介紹。在自我介紹中,一定要說出你的優點,這個優點要與你的實習工作相符,當時說出來后,就見到HR很會心一笑地點了點頭。然后她看了看我的簡歷,問我簡歷上在一家新三板上市企業的工作經歷,然后我就回答了當時負責的工作,基本上和簡歷上一樣。為什么我這樣回答,因為當時猜HR問這個問題是考察我的工作經歷是不是真實的。
事后我與同學交流,他們和我說其實更好的回答除了說出自己負責的工作外,你的結果,你學到的東西,這些更有加分項。最后,可能就是自己敗筆的地方了,問到工作時間,是否能夠保證整個假期和上學期間每周2天,當時,自己還是說實話了,假期能夠保證,上學時間每周工作日的2天,也就是4個半天不能保證(因為當時考慮到其他事情的安排),也就回答說能夠保證1天。還是那句話,實習生的作用很多時候是讓你做支持類的活兒,此間他們所優先考慮的是能否持續供給基礎工作,而不是考慮你的能力。后來事后想想,干脆說能2天,可能結果就會不一樣,到時候沒時間另考慮吧。
當然,面試的時候,切忌帶著個糊里糊涂的腦袋,回答問題時,答案是模糊、不確定的。因為,當時有個同學說,HR問他時間能否保證,她說應該吧、或許吧。然后HR就問,什么叫應該、或許吧,你連你自己的時間分配都不知道嗎?然后,那個同學就說,一周3,4天應該可以保證。HR又問了(因為那個同學暑假過完就是大三了,一般大三課程會較緊張),你大三的課很少嗎?那同學就說,嗯,應該不多。所以,可見這樣的回答,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沒有規劃,不清楚時間安排的人,讓人很難信任你。
后來,成功找到實習,其實還是多虧了家人。當時,我爸剛好要幫他所工作的企業申請銀行貸款,他與那個客戶經理比較熟悉,就隨口問了問,你們銀行招會計實習生嗎?剛好,正好缺,所以有些工作可能就來源于身邊人的消息。然后,就是投簡歷,成功找到這個實習。
接著,談第二個問題,如何做好實習。切記一點,不要說學不到東西,覺得工作雞肋,這話要是傳到你的上級領導口中,你會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有一次,在吃午飯的時候,就聽到我的經理很不滿意地和她的同事說,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在想什么,總是說學不到東西,沒來幾天就呆不下去,要走了。很多人可能也會說,銀行的實習很雞肋,但是我覺得取決于你帶著一個什么樣的心態去看待你的實習。再簡單的事,你用心做了,你會發現真的很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不同。還是推薦A卡公眾號,我就是照著A卡的建議,告訴自己,實習完后起碼我要知道我所在支行的組織結構,部門的分工;我的上級主要負責哪些工作,我的工作對于這家支行來說起到什么作用。這段時間的實習,我會經常嘗試寫和不斷修改我所負責工作的描述,多寫多修改就會體會到自己工作的意義,下面寫一下我當時負責的任務有哪些:
參與該行的內部控制流程,協助該行特殊事項遠程授權任務,同時負責日常性的費用報銷,查詢發票真偽,任務完成上均為上級領導及時熟悉了解審批事項。
核對近70份開戶交易指令的簽字與賬戶授權簽字或簽章是否相符,并對不符合的簽字簽章指令檔案及時反饋和申報,核對后的正確率為100%。
審核上繳分行的近1500份賬戶檔案資料,并對符合要求的檔案及時反饋給上級簽字簽章,對不符合要求的檔案及時申報,最終分行退檔率為0。
盤點印鑒卡,協助銀行定期核對重要會計資料。
負責公轉私資料、司法查凍扣資料、借款合同資料等項目文件歸檔的業務支持工作。
哈哈,我想你看出來了,真的很雞肋,大多數就是整理、審核資料而已,所謂高大上的分析都沒有。因為,我是財管專業,審核、檢查這類雞肋活其實就是財會行業的基層,這些雞肋活所反應是會計基礎職能中的監督職能。可能很多人說,現在有財務機器人了,這種又沒質量的實習工種,有必要去做嗎?我的看法是,你所做的實習,重要的是學習社會規則。你能不能夠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認識你的同事,和你領導一起吃吃飯,這種就是考察你的社交能力了,能不能透過你所承擔的任務,看出整個流程。而不是,干著一個活,就只想著這個活,而是想想這個活背后的意義。
實習完后,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理解,以及一些內控流程。你可以看到,在賬戶資料中,一點點的錯可能就上繳不了人行,所以必須保證正確性,因為資料仍然是人工用電腦錄進去,還需要有人再此審核一下。我一般工作的地方,是坐在會計經理旁邊,經常聽得到,柜員們叫經理蓋章、授權,由此你能看出來了,審核有一定重要性了有些時候,老道的經理看得出所審批的項目有問題,和以往有異常時,她就要停止審批,詢問情況,和行長、客戶經理探討,其實這就是一種防止風險的發生。
碰到過一次有趣的授權就是,會計事務所有人過來,要求審查某個儲蓄戶的資料,那時我就拿著特殊事項遠程授權書讓經理過目,簽字,然后到檔案室找到這個資料(這個檔案室,我花了差不多1個星期,把資料全部按類型、時間順序排好)要不然,這個時候真的可能需要很慢的速度才能找到這個資料,讓對方等急了,加深對該行的不好的印象。在審核中,還有件事,挺有趣的,那就是報銷了。一開始貼報銷單,失敗過幾次,也被經理說過,后來才慢慢知道報銷單的貼法,每次貼完就要交個另一個經理,讓另一個經理審批。其實,所謂的報銷就是最傳統的內控流程。發票需要保證真實性,審核環節要確保哪些人該看到報銷的資料,確保知道該行內部的費用控制。
實習中,最無奈的事就是,盤點印鑒卡了。真的很多啊。而每個月底盤點,就是她們正式員工的活。那些印鑒卡都是鎖在保險箱內的。有一次,經理讓我核對印鑒卡的時候,有兩冊我忘記放回保險箱,以為正式員工看到了,應該會打開箱子放進去的,然而她們可能也疏忽了,結果那兩冊放在桌上兩天,然后我也覺得可能也沒有多大影響,也沒去反應,到時候他們看到了就會放進去的。等到月底,盤點的時候,她們發現了那兩冊,嚇了個半死,說,啊,很嚇人誒,居然沒放進去。因為這些印鑒卡起到的是一個證據作用。所以,真的能看得出來,會計資料的重要性了。
總結一下,所謂想做好實習的工作,不要老想著自己要做重要的任務才是實習,(你個干幾個月的實習生,又沒多少實戰經驗,交給你,企業得冒多大風險,當然如果你是大牛,另當別論,能干大事,就干得出色)學會從自己所負責的工作中看到整體,體會設置這項工作意義是什么,盡你的崗位職責看到更多一些。
好了,碼完字了,回想這段實習經歷,雖然負責雞肋的工作,但從中學到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