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強國之基、轉型之要、競爭之本!近年來各地圍繞轉型跨越發展的主題,大力實施人才戰略,不斷強化領導、健全機制、加大投入、創新平臺,實現了人才總量、結構、素質、貢獻率四個“大幅提升”。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競爭更多地表現為人才競爭,發展優勢更多地表現為人才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因此,大力實施人才戰略部署,既需要非常之策、非常之舉,更需要非常之人、非常之才。??
? ? ? ?海納百川“引人才”。要放寬視野、主動出擊,大力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人才引進戰略,用發展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吸引人才、感召人才、集聚人才。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圍繞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大課題和重大工程,針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瞄準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面向海內外廣攬一批專業技能人才、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加快集聚一批能夠推動重點產業提升、帶動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團隊,努力形成以高層次人才引領轉型發展的良好態勢。要著眼技術合作抓引進。以提升主導產業、支柱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從科技合作、技術入股、收益分成、知識產權等方面入手,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要立足創新創業抓引進。采取技術引進、項目引進、課題引進等形式,吸引更多掌握關鍵技術、擁有自主創新成果的高層次人才入駐,促進項目建設和人才引進良性互動。同時,引進人才,既要重數量,也要看質量;既要“引”,更要“選”。對那些真有成果、真帶項目、真能推動我市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的高層次人才,要實行特殊政策、建立特殊機制、采取特事特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等靈活多樣的形式,真正讓優秀人才能來得順心、干得舒心、留得放心。
? ? ? ?多措并舉“育人才”。人才既要靠引進,也要靠培養。要依托基本教育“育”人才。牢固樹立大教育理念,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職業學校辦成實用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要圍繞重點產業發展的需要,優先設置現代煤化工、裝備制造、高新技術、陶瓷建材、文化旅游和現代服務等專業,加快創新型、技術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圍繞企業和項目“育”人才。要按照高端引領、重點培養的思路,依托現有企業家隊伍,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深入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努力打造一批立足本土、具有戰略眼光、富有開拓精神的優秀企業家,使其成為引領轉型跨越發展的領頭雁、帶頭人。要立足實踐鍛煉“育”人才,根據各類人才的不同特點,引導他們向鄉鎮、農村、企業、社區流動,讓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第一線磨煉意志、增長才干。
? ? ? ?優化環境“聚人才”。培養、引進人才很重要,留住、用好人才更關鍵。我們一定要尊重人才的特殊稟賦和個性,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按才授崗,切實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破除論資排輩的觀念,把品質、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的時候讓他們在重要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推動人才在鍛煉中成長,在成長中創優。要把載體建設作為用好人才的重要抓手,積極支持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共建研發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特別是要把園區集聚和項目建設作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的主戰場,把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與大項目、大工程、大園區建設緊密結合,放手依托人才謀劃和建設工業園區,依靠人才爭取和實施重大項目,通過人才推進和加快重點工程,使精英人才在創業有目標、發展有機會、干事有舞臺。要著力優化社會環境,建立健全鼓勵創新、績效掛鉤的人才激勵機制,采取獎金、補貼、股權、重用等多種形式加大對人才的激勵力度,努力實現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貢獻一流地位。
? ? ? ? 時代呼喚人才,發展需要人才。我們要進一步拓寬視野,創新工作,以愛才之心、識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藝,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不斷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嶄新局面,為實施人才戰略部署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