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老友再次跟我談到這個話題,我覺得可以好好的平靜思考一下了。
從前年開始,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好像都想辭職,總覺得一定有一份更適合我的工作在等著自己。然而,真正辭職的很少,而辭職找到更好的也基本沒有,因為總是覺得加班時間太多,或者是薪資待遇還沒有之前公司好。
我們真的是在事業瓶頸期嗎?你是否有:
· 熟悉的工作早已熟悉到沒有什么挑戰。
· 不熟悉的技能似乎這個年齡也學不了。
· 不知道現在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在哪里?
這是網上給的答案,但是我身邊的人之所以不滿目前的工作理由,其實沒有一條是符合的。
他們僅僅就是覺得,目前的工作——太累。
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太少。
就拿我今天這位老友來說,薪資待遇是可以的,也是真心熱愛設計的。從小助理到設計總監,一步步走得踏實勤懇。但終于小有名氣的時候,她想換行不做了,然后就真換行了。
我們都覺得很可惜,畢竟也是她自己喜歡的行業,她并不是這個專業出身,可見對這行的執著。之間她給的答案是:“ 以前以為做到現在這個水平就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真正到了,看到的卻不是。再往下發展,也不會是。以前以為自己得非做這行不可,但其實,不做了,除了大家覺得有點可惜,也沒有什么。對于我來說更多的是,解脫。”
確實,設計本身更替速度快,周期長,事情非常雜。很多人認為這個行業是越老越吃香,真正做到她那個點上才發現,其實這跟IT很像,也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行當。
所以,是否有一種事業瓶頸叫:事業認清。
原來我們以為的,大家以為的,事實并不是那樣的。
就像當年填高考志愿專業,有些專業出來是做什么,什么樣的生活狀態,連老師都不知道。
我一直都希望有一本書,講的是這個社會分別有哪些職業,每個職業具體的工作內容是什么,分別適合怎樣的人,會讓你過上怎樣生活狀態。找了一圈,沒有。后來想想,確實會挺難的。每個人的性格和處事方式不同,對待同一份工作的態度不同,自然不能一概而論。
不做這行,不是因為做不好,而是因為,原來它不是我想象中的樣子。
很多電影里面都有類似的情節,之后往往豬腳找一個突破口,發現不夠美好是因為自己理解錯誤,一念一世界。
可是,真實的世界卻是讓自己明白,每個工作都會受委屈,然后依舊做著自己總有不滿的工作,期待著某一天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每周寫作 - WEEK-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