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學,我只想說因為感覺好玩。有時間去玩覺得有趣的事情,快事。
個人是通過學習《鳥哥的linux私房菜》學習的,所以這些應該都是我的筆記。
這篇博文主要內容為硬盤分區,linux安裝,linux文件樹的知識。
磁盤分區
what?
秒懂概念:就是windows下分區D,E,F 盤這樣的概念。
具體概念涉及硬盤。
硬盤結構
我們把硬盤當成一個光盤,我們以圓點為圓心等寬擴大半徑畫圓,你能得到許多的同心環,這一個個的環在硬盤中就稱為柱面。將柱面分成若干個等面積的扇形就稱之為扇區。在硬盤中每個扇區都能儲存512B。
在眾多的扇區中有一個很特別,這個扇區被拿來儲存操作系統有關的信息。內容包括兩個:
MBR : 安裝引導加載程序的地方,大小為446B。
partition table : 記錄硬盤分區信息的地方。大小為 64B 。
MBR 記錄的信息比較多我們后面再說。
partition table 可以理解為一個表格,像下面
分區 | 開始柱面 | 結束柱面 |
---|---|---|
分區1 | 1 | 100 |
分區2 | 101 | 200 |
分區3 | 201 | 300 |
分區4 | 301 | 400 |
上面的意思為 1-100 柱面 為一個分區,101-200 柱面 分第二分區 。。。。
我們能得到信息
- 分區的最小單位為柱面
- partition table 只能寫入4組分區信息
喜歡折騰的同學會知道分區不知能能分4個。
想了解怎么分更多的區,需要了解一些概念。
利用partition table分出來的區分按照功能為兩類。
主分區:分區后直接拿來存儲的分區。
擴展分區 : 那個繼續分區的區(聰明的大大都猜到了)
擴展分區利用一個扇區來記錄分區信息(這個就跟partition table一樣)。分區信息中記錄了如何分這個擴展分區。
這里需要注意:
- 一個硬盤只有一個擴展分區,(操作系統的限制)
- 擴展分區中的分出來的區叫做邏輯分區
- 邏輯分區的個數有限制,如果是IDE接口接入的硬盤為 59個,SATA接口接入的為11個。
why
分區的好處:
1.安全
比如說你C盤中有數據被刪了,開不了機,你重裝,但是你有一部珍藏放在C盤,那就很尷尬了。但是如果你放在D盤,美滋滋。
2.性能
分區后數據存放的更集中了,想想你讀一個文件一會要在 3 柱面,一會要跑到 3000 柱面。然后又要回到 3 柱面。
開機過程
為了了解 MBR 我們需要了解計算機開機過程,計算機開機之后首先跑動的是 BIOS (一個寫在硬件里的程序),我們可以通過這個程序去啟動相應的硬盤(或者U盤、光盤,下面我們以硬盤為例),然后BIOS就會讀取硬盤的第一分區中的 MBR 。MBR 這里存放著一個Boot loader程序.
Boot loader 的功能是 :
- 引導到操作系統中的內核文件。
- 引導到其他 Boot loader 的位置。
注:其他的Boot Loader 存放的位置為另外一個分區的啟動扇區(每個分區都有自己的啟動扇區)
Linux下的目錄樹
Linux的安裝與Windows的安裝不同,Windows只需要找一個合適大小的分區,安裝就行了。 Linux的安裝需要考慮哪些目錄安裝在哪個分區。
Linux下什么目錄保存的文件有一套規定,下圖是一般的規則。
我的安裝
我使用的Ubuntu 16 Kylin ,我只是簡單的分了 /boot 在第3主分區 /dev/sda3 , / 在第1邏輯分區 /dev/sda5 .
分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