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托克所著《風格的要素》這本樸素的小冊子被譽為“十大最佳英文寫作指導書”(吐槽一下,“十大”與“最”并列,我總認為邏輯不對。常見的還有“最”與“之一”并列的用法)。這本書列舉了英文寫作的基本原則,單詞拼寫、時態等原則無法直接用到漢語寫作上,但其他一些可以借鑒。
一、不用逗號直接連接兩個完整的句子。
兩個完整的句子確實需要連接的話,可以用分號。
二、不可將句子任意拆成兩部分。
如果用句號將句子拆成兩部分,使它們變得不再完整,那么就應該用逗號,而不是句號。
三、將每個段落視為一個單位,每個段落要有中心主旨。
目前流行的網絡寫作,很多時候一段就一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應該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四、在段落的開始使用主題句點題,段落的結尾要與主題句相呼應。
通常的套路是,主旨句安排在段首或緊靠段首;緊接著的語句用來解釋、支持主旨句提出的論點;段末的語句可以再次強調主旨句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或陳述重要結果。
五、使用肯定句陳述。
要明確表述自己的主張,避免用含糊不清和平淡無奇的語言。
六、省略贅詞。
漢語中的贅詞主要有“的”、“地”、“得”,三者有什么不同很難區分,修改文章時能省則省。另外常見的還有“了”等字,這些字可以說是漢語中的Bug。
七、避免連續使用結構松散的句子。
八、以相似的句型結構敘述對等的概念。
九、將相關的詞放在一起。
十、將需要強調的詞放在句子末尾。
看這本小冊子時,想到王小波在《我的師承》一文中泄漏的不傳之秘,他說最好的現代漢語應該在翻譯家的作品中尋找,“要讀好文字就要讀譯著”;而最好的翻譯家,是那些當過詩人的翻譯家,如查良錚先生和王道乾先生等,是他們“發現了現代漢語的韻律”。
王小波說:“文字是用來讀,用來聽,不是用來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書。不懂這一點,就只能寫出充滿噪聲的文字垃圾。思想、語言、文字,是一體的,假如念起來亂糟糟,意思也不會好。”
最后,錄幾段被王小波視為寫作導師的翻譯家的譯作,感受下什么是好的中文。
朝霧初升,落葉飄零
讓我們把美酒滿斟!
——《德國詩選》 錢春綺譯
查良錚先生譯的《青銅騎士》:
我愛你,彼得建造的大城
我愛你莊嚴、勻整的面容
涅瓦河的流水多么莊嚴
大理石平鋪在它的兩岸……
王道乾先生譯的《情人》: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很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你比年輕時還要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年輕時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