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開個頭
在各種美顏類相機充斥在app store的年代,我竟然還會在照相的時候,下意識的思考用自帶相機還是用具有美顏功能的相機app,而且最后還選擇了自帶相機的時候,我就陷入了沉思,是什么讓我選擇了照出來“并不美”的自帶相機呢?
本文會從使用的場景入口,分析在什么情況下用戶更加偏向于自帶相機,再進一步從這些問題出發,發覺用戶的隱藏痛點,進一步分析怎么養才能讓自帶相機越來越少的出現在我想照相的場景中;
part 1 前置和后置照相的心理活動
先說一些大家都知道的~~~
什么時候選擇前置功能:自拍---記錄自己這一刻的美、發狀態、給朋友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什么時候選擇后置功能:拍美景、拍美食、給別人拍照、記錄生活---回憶保存、發狀態---回憶牽動情感、發狀態滿足虛榮
現有市場上的美顏類相機app,默認進去是前置攝像頭,就是為了滿足你虛榮心讓你活在鏡頭里的,而手機自帶的相機通常進去后默認是后置攝像頭,從相機進入后,攝像頭的默認設置就能看出市場上相機的用意,就是讓你拍自己的,活在我的相機里!
但是,
網上哪個美景、美食沒有加濾鏡呢?而這些美景美食是拿美顏相機照的還是拿自帶相機抑或是單反呢?
下邊說一點我自己的思考~~~
為什么我還會用自帶的相機拍照,首先我拍的對象是風景、美食、別人,可能轉瞬即逝可能需要抓拍才有趣,試想,有個海鷗從旁邊飛過去了,你還會慢悠悠的打開美顏相機、B612、faceu等,等待廣告,切換后置攝像頭,再按下拍照嗎?說不定由于濾鏡不合適,還要換個濾鏡,等你按拍照的時候,海鷗可能已經被吃了吧。
其實從我描述的這個小場景中,大家就可以看出自帶相機的一些優點和目前美顏類濾鏡類相機的一些問題,那么我就以這個為引子,說一下自帶相機存在的優點和用戶使用美顏類相機存在的痛點;
part 2 沒有濾鏡的自帶相機竟然還能滿足你?
關鍵詞1----快
自帶相機打開快,無廣告拍照快,可以連續拍攝
美顏類相機打開慢、等待廣告拍照慢,點擊拍照按鈕后,需等待時間、且無法連續拍照
關鍵詞2---真
自帶相機: 無任何濾鏡修圖,照片效果更真實,可支持后期各種修圖;
美顏類相機:有濾鏡有美顏,圖片效果差,尤其在夜間、前置攝像頭使用時,圖像像素較差;
關鍵詞3---糾結
自帶相機: 濾鏡可供選擇少,即拍即用,拍照當時糾結少
美顏類相機:濾鏡太多,上次自拍的濾鏡并不一定滿足下次拍美食的濾鏡,挑挑選選總是覺得有更好的濾鏡;
從上邊列出的這3個關鍵詞看,似乎自帶相機的優勢明顯很大,但這些優勢都是基于一個場景下的:想抓住某個瞬間的景物,比如冒著熱氣的食物,擺著Pose的媽媽,轉瞬即逝的美景等,在這些場景下, 自帶相機的幾個關鍵優點及其凸顯。
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其實美顏類相機早期的用戶群體或者說滿足的需求主要是針對自拍的小美少女們,所以他有那么多濾鏡、美顏、表情、前置攝像頭,可是隨著市場上各種美顏類、垂直美顏類相機不停的涌出,如果占據用戶更多的拍照場景,可能不僅僅是增加濾鏡、增加表情就可以做到的了。更多的表情、濾鏡雖然意味著更多的選擇,但也意味著用戶更多的糾結和負擔,那么自帶相機的這些優點可不可以轉換為美顏類相機的下一個切入點呢?
part3 自帶相機是什么?從來沒聽說過
讓拍照來的更快
為了讓用戶在整個拍照過程中更為順暢,每步的操作都流暢、快速簡單,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進行,第一種僅僅刪除某個環節(例如不加載廣告),第二種改變多個環節的體驗,那這里我主要從改變多個環節的體驗出發達到讓拍照更快的效果;
-從打開環節入手:有些相機打開是會有廣告加載,一般為2-5s左右,而用戶打開相機一種是自拍,一種是拍攝別人,自拍用戶的選擇一般多為美顏類相機,故接下來的分析都從拍攝別人、給別人拍攝入手出發。為別人、風景、美食拍攝一般都會選用后置攝像頭,而且很多時候是為了抓拍、記錄某個瞬間,這2-5s的廣告加載對于用戶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自拍時加載廣告可接受度更高),一種方式是減少廣告加載時間,例如降低到1-2s,但是廣告的傳播效果可能受限,金主爸爸會不高興,所以這個方式不太推薦;第二種方式是廣告時長不變,每天僅在用戶第一次打開時出現,其余時間出現在拍照界面以小圖標形式出現,停留10s左右再消失,還可以在用戶修圖完成后的保存頁面展示廣告,這種方式提高了廣告的曝光度,同時在廣告出現的時候,用戶不會出現明顯的厭煩心理,廣告的傳播效果可能更好,再深一點,可以根據用戶拍攝的內容,給用戶不同的廣告推送;
-從拍攝環節入手:用戶使用相機自拍的時候,對于拍攝出來美不美有很高的要求,往往拍完后還要審視半天再拍攝下一張,但是使用后置攝像頭拍攝其他景物時,對于一個好的景物,可能希望多次連拍選取最好的一個,或是等你拍照的人正擺著pose很快就要僵掉,拍完一張,一看不滿意,還要按確定才能再拍攝下一張,對于用戶來說無疑是一個扎心的操作,畢竟要一次性拍的美美噠是需要技巧的,而被你拍攝的對象很可能沒法一直保持被拍的最好狀態,所以連拍很重要,但是連拍要怎么應用呢?
1. 區分場景
前置攝像頭---當用戶使用前置攝像頭的時候,我們默認認為用戶是要自拍,那這個時候我們還是沿用傳統方法,拍攝完后,將用戶拍攝的畫面停留在屏幕上,讓用戶可以審視,可以直接下一步編輯,確認后再拍下一張;
后置攝像頭---用戶切換成后置攝像頭后,拍照模式自動切換成連拍模式,每次按下拍攝按鈕,屏幕上都不會顯示剛才拍攝的照片,用戶可以連拍,同時會在左下角的相機入口顯示剛才拍攝的照片縮略圖,停留5s左右,用戶點擊縮略圖,可以對該圖片進行編輯,如果不點擊,該縮略圖也不會影響用戶正常拍攝。
我們通過用戶選擇的攝像頭,來推測用戶的拍攝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快速的拍攝過程和更流暢的拍攝體驗,不止限于自拍,而是幫助相機擴展過多的拍攝可能而讓用戶感到非常自然;同時縮略圖展示,幫助用戶可以及時編輯照片,又不會中斷拍攝過程。
2. 我比你更懂什么濾鏡最配他
-從不智能的方法說起---濾鏡排序
用戶進行拍照時,不論是拍人像還是拍風景、美食,往往都有自己偏愛的濾鏡,而每次使用的濾鏡也總是那么幾個。雖然只用那么幾個濾鏡,也不要指望用戶會牢牢記住每個濾鏡的名稱,這就增加了用戶每次拍照前挑選濾鏡的成本,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畫面,唉我上次拍照用的那個濾鏡賊好看,咋找不到了呢,一個個試到第十個,對就是這個,來拍照,如果。。。你是自拍,這個時間成本和挑選成本對你來說不會很高,但是如果是為了拍風景、美食、別人,時間及挑選成本都無疑高了一個度,那么我們可以根據用戶使用每個濾鏡的頻率為濾鏡進行排序,同時在用戶挑選的時候,利用tips告訴用戶,你上次用了這個濾鏡哦,或這個濾鏡下的你最美來幫助用戶所短挑選時間,降低挑選成本。
濾鏡是會不斷上新的,如果始終把用戶最愛用的排到前邊,會讓新濾鏡始終沒有被接觸的機會,可以考慮將新濾鏡自動排序在前邊,打上new的標簽提醒用戶,如果一次新增的濾鏡過多,也可以考慮將新濾鏡進行合并,只有在用戶點到新濾鏡的時候,才展開所有新增濾鏡,要注意的一點是,只有用戶成功使用詞濾鏡進行了一次拍照,才能真正算使用了該濾鏡;同時為了給新濾鏡更多的曝光機會,新濾鏡的排序和使用權重可以高于舊濾鏡。
-讓排序更智能一點
由于用戶使用前置、后置攝像頭拍攝的對象往往不同,可以為前置攝像頭和后置攝像頭設定不同的濾鏡排序,做到更加智能的濾鏡推薦;
-那再智能一點呢?
圖像識別助力濾鏡排序,使用后置攝像頭拍風景,你的濾鏡排序是這樣的,使用后置攝像頭拍美食,是另外一個濾鏡排序,拍人像又是一個,多種場景濾鏡排序。
同時可以添加主人識別功能,拍自己的時候使用一種濾鏡排序,拍別人又是另外一種,讓用戶在多種場景下可以進行無腦無挑選的快速拍照;
-拋棄排序,讓我們來為你推薦濾鏡
要為用戶推薦濾鏡,需要參考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用戶對濾鏡的喜好;
二、用戶拍攝的對象;
三、用戶使用的攝像頭;
四、當前拍攝環境;
一、先說第一個用戶的喜好,我們為用戶推薦濾鏡總要有一些參考條件來判斷,推薦是否準確,這個最有話語權的參考條件就是用戶的喜好。因此,為用戶推薦濾鏡,一定要結果用戶歷史的濾鏡使用情況,去找準用戶喜愛的風格,如果是新用戶,可以根據用戶的好友喜歡的風格,根據用戶的個人資料,例如年齡、性別、地域,或者同一個場景和拍攝對象下,最多人喜愛的濾鏡去做推薦,然后再根據用戶的實際使用不斷調整推薦。
用戶是不是真的用了你推薦的濾鏡且成功拍照并保存下來,用戶在使用相機拍攝過程中,使用你推薦的濾鏡拍攝成功的次數占他總拍攝次數的比例,再劃分細一點,自拍的使用比例、拍食物的使用比例等、使用前置的比例、夜晚拍攝的比例,我們將場景分的越細,來看用戶的喜好及我們推薦的準確率越能從問題中改進推薦算法。
二、再來說說用戶拍攝的對象,如果用拍人像的濾鏡去拍食物,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讓你感到毫無食欲。為了讓用戶的拍照過程不要被挑選濾鏡打斷,可以舉起相機立馬記錄美好時光,我們可以根據用戶拍攝的對象,自動識別,為用戶推薦在這個拍照對象下,用戶更喜愛以及更適合他的濾鏡,幫助用戶做挑選。
三、前、后置攝像頭往往拍攝像素有差異,尤其是在夜晚時間,像素差異被拉開,像素可能會影響同一個拍攝對象,同一個用戶拍出來的效果;同時前置攝像頭往往是用戶自拍,距離有限,導致拍攝對象基本單一(人或物),而使用后置攝像頭,距離范圍較大,一次拍攝的拍攝對象往往包含多個(人+景、人+食物、人+人),判斷使用的是前置攝像頭時,可以完全根據單一的拍攝對象進行濾鏡推薦,如果判斷是后置攝像頭,推薦的攝像頭則要均衡一些,不能完全按照場景中的某一個對象進行濾鏡推薦。
四、當前拍攝環境主要是考慮晚上,晚上拍攝,尤其是前置攝像頭,像素會被拉低很多,尤其在加了濾鏡的情況下,再加上燈光和外界的環境,同樣的濾鏡在白天可以把你找的美美噠,在晚上可能就是超級模糊的存在,所以當算法檢測到外接環境較暗或者燈光很明顯的時候,可以適當調整推薦的濾鏡,甚至是降低美顏效果達到拍攝的效果。
總的來說,要讓用戶的拍照更加順暢,可以在更多拍照的時候第一個想起的就是你得相機,就一定要讓用戶快快的開始拍攝,且每一張都是精品。從多重維度為用戶推薦更適合他的濾鏡,做到相機的千人千面。
3. 讓濾鏡更高級一點?
前邊提到,用戶使用后置攝像頭拍照的時候,拍攝的對象往往包含多個,使用統一的一個濾鏡可能很難讓畫面的每一個角度都美上加美,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加上拼接濾鏡,針對不同的事物,將濾鏡進行拼接,用戶后期再調整濾鏡的時候,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區域選擇對應的濾鏡(這一點同樣適用于后期美化功能)。
4. 來點簡單的改進,幫助你提升體驗,例如閉眼檢測
給別人拍照的時候往往會遇到閉眼的情況,拍完一看,對象閉眼了,又要讓別人重現擺Pose再來拍攝一遍,這個體驗實在太差了,如果我們加上閉眼檢測功能,相機檢測到當用戶按下拍照鍵的時候,拍攝對象處于閉眼狀態,則自動延時一會拍攝,或者在用戶拍攝后,如果檢測到當前圖片存在閉眼狀態,自動幫助用戶再連拍幾張。
結語
當前AI技術、AI場景被吵得火熱,如果它確實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產品的使用體驗,我們為何不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目前使用的每個app的他未來可能變成什么樣呢?從拍照的擴展場景出發,加入AI技術的思考和簡單的小改動,也許很難一步達到非常準確的濾鏡推薦、拍攝推薦,那不如從簡單的濾鏡排序出發?每個小步驟使用時間的減少,用戶糾結的減少都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從遇到的每個小問題觸發,在問題中發現解決的方法。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點贊或收藏吧,也歡迎感興趣的小伙伴留言評論,順便求工作勾搭,坐標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