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從來就是巧言令色而已?
這是林奕含在采訪中提出的問題,林奕含的死,在現在看來無疑不是對社會現狀的諷刺,到底還有多少26歲離世,18歲之后住進了精神病院的房思琪們。
大概翻了一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或許是因為我是帶著有色感情看的這本書,所以沒有辦法全都看完,甚至你會在每段話中既感受文字的沉重,又感受到文字的美。
林奕含曾說過自己在寫這本書時時墮落的書寫。同時我也相信讀者會在這細膩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墮落和絕望。
這是一本對于八、九年前的補習班老師,對房思琪進行了誘奸,引發的痛苦憂郁的真實記錄和心理描寫。她說,她不想把這個形容成對誘奸犯控訴,而是愛上誘奸犯的故事。是什么使思琪最終走向了毀滅,不可回頭,那是因為她的眼里有柔情,有欲望,有愛,甚至到了最后還有性,就因這樣一個柔情的女生,加上這個社會對女性的不公,房思琪沒有辦法將這件事情說出來,直到最后侵蝕自己內心深處最后一點防備。
直到在作者離開之后,她的父母承認這是真實的描寫。
不可想象的是這些年到底這怎樣的催眠著自己
這個社會對女性的不公是一直存在的,甚至有時我會對這類話題會有很極端的反應,性侵犯不僅傷害了一人,甚至毀壞了一個無辜的家庭,哪怕是這樣,性侵犯依然在被這個社會放任,依然在進行“屠殺”。
我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了恐懼,她說:當你閱讀時感受到了痛苦,那是真實的,美也是真實的。
什么是美的,是李國華對房思琪說出了情話?所謂的情話正是李國華的毒藥,有人說集中營是人類最大規模的屠殺,而她卻說,人類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的強暴。
每次思琪嘗試著去和母親溝通,卻每次都被擋在了門口,性教育的缺失,也同時是對房思琪的另一種撕裂。
“一個人說出情詩時,他應當是言有所衷的,有志有情思無邪的,一個真正相信中文的人,怎么可以背叛這浩浩蕩蕩已經五千年的語境?
正因這五千年的語境,思琪甚至相信了李國華愛著她,一個人說出情詩的時候,應該是言有所衷的,他是有情的,痛苦就在于一個真正相信文學的人,確實真的背叛了五千年的語境,不論是胡蘭成還是李國華。相信文學最終將被文學綁架,造成了最終的思琪走向毀滅。
甚至是胡蘭成強暴小周,背叛張愛玲,正因我很喜歡張愛玲,所以我是帶著有色眼睛看著胡蘭成的。哪怕我帶著這樣的態度,但沒辦法不承認胡蘭成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還是《今生今世》無疑也同樣是胡蘭成的另一種承認,或許也就是在承認藝術也可能就是巧言令色了吧。
“我們都最崇拝老師。我們說長大了要找老師 那樣的丈夫。我們玩笑開大了會說真希望老師就是丈夫。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 要對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么 偉大的東西!我是從前的我的贗品。我要愛老 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房思琪甚至在催眠自己,不停的讓自己愛上李國華,只有真正愛上了老師,自己才不會那樣的痛苦。
“你喜歡老師,老師也喜歡你,我們沒有做不對的事情。這是兩個互相喜歡的人能做的最極致的事情,你不可以生我的氣,你不知道我花了多大的勇氣才走到這一步。你可以責備我做太過,但你能責備我的愛嗎?你能責備自己的美嗎?更何況,過幾天就是教師節了,你是全世界最好的教師節禮物。”
那些所謂的道德仁義,所謂的自尊自愛,無疑都是社會的幌子,每個人或許都在僥幸自己不是房思琪,可房思琪這樣的事情卻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從未停止,不論李國華是怎樣的無恥,社會最后責怪的都是房思琪。
記得之前看過的電影《素媛》
素媛在醫院說到,為什么大家都責怪我,我只是不想讓叔叔淋雨
善良的女生借給陌生叔叔雨傘,結局卻讓人感到恐懼,電影中素媛在身邊親人,朋友的幫助下走出了陰影,結局她卻對著自己心愛的弟弟說出的那句:你能來到這個世界真的太好了。
影片中的素媛善良,堅強,勇敢的面對現實,堅持出庭作證,希望不會在有同她一樣的女生遭受同樣的噩夢。可世事如此,我們能夠改變時什么,誰會有如此大的力量,來為房思琪們作出正確的判定。那個傷害素媛,傷害整個家庭的人最終也是十二年的監禁。
素媛終身的痛苦,折磨,陰影,為什么那個男人只被監禁了十二年。十二年真的足夠洗刷他帶給素媛的痛苦嗎?
這些溫柔的救助,真的能夠抵御現實的殘酷嗎?
影片的結局給人們留下了懸念,大家都希望素媛可以快樂的成長,可現實卻是比夢想殘酷,素媛在十六歲生日的時候選擇了自殺。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被這個世界改變。”
電影熔爐民秀和弟弟遭受老師的性侵犯,自殺,民秀得不到法律公正的對待,最終用自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和老師的生命。
我們都不想看到這樣極端的做法,可最終我們能做什么,就像熔爐中那句話“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被這個世界改變。”
房思琪的事情也沒有停止,素媛的命運依然重復,熔爐就是煉獄一般上演。最終也不過議論紛紛的笑了笑。但這世上的悲劇不會只是一個人的悲劇。
寫到最后,寫了刪,刪了繼續,事情過去幾天了,最后也就是發泄了自己在剛剛知道這件事情時候的感受到的憤怒,看了采訪視頻能夠在視頻中感受作者對文學的熱愛,甚至對未來的渴望。她曾提到了自己是多么的渴望能夠完成自己的學業,可是生病一次又一次帶給她痛苦。
同樣的,我們沒什么能夠改變,只希望不能改變世界的我們,不要被世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