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兩個物理學家學生
1962年2月24日,胡適臨死前在臺灣“中央研究院”選舉新一屆院士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今天還可以講一個故事。我常向人說,我是一個對物理學一竅不通的人,但我卻有兩個學生是物理學家:一個是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饒毓泰,一個是曾與李政道、楊振寧合作證驗‘對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吳健雄女士。而吳大猷卻是饒毓泰的學生,楊振寧、李政道又是吳大猷的學生。排起行來,饒毓泰、吳健雄是第二代,吳大猷是第三代,楊振寧、李政道是第四代了。中午聚餐時,吳健雄還對吳大猷說:‘我高一輩,你該叫我師叔呢!’這一件事,我認為生平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
胡適的龜兔論
在吳健雄即將去美國留學之際,胡適勉勵她:“凡治學問,功力之外還需要天才。龜兔之喻,是勉勵中人以下之語,也是警惕天才之語。有兔子的天才,加上龜的功力,定可以無敵于一世。僅有功力,可無大過,而未必有大成功。你是很聰明的人,千萬尊重自愛,將來成就未可限量。這還不是我要對你說的話,我要對你說的是希望你能利用你的海外往留期間,多注意此邦文物,多讀文史的書,多讀其他科學,使胸襟闊達,使見解高明,做一個博學的人。凡一流的科學家,都是極淵博的人,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約,故能大有成功。”
我的思考
1.先來談談我對胡適的看法
胡適是安徽老鄉,績溪人。以前對胡適的映像其實并不好,可能是受歷史課本或者當時輿論的影響。主要有兩點:一、曾經我黨發起過批胡運動,因為胡適是儒林領袖,并且隨國民黨去了臺灣;二、胡適曾經在日本侵華初期,竭力提倡議和,不要輕易發動戰爭(因為當時國力衰竭、而日本經明治維新之后,國力越發強盛)。
但是,當讀完《南渡北歸》,對胡適的印象徹底改變了(可見教育和輿論的可怕之處,你想要抹黑一個人,盡力宣傳、歪曲他的形象即可,而避之不談他的貢獻)。那么胡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胡適是個學富五車的學者,桃李滿天下。要不然也不會被稱為人才濟濟的(為什么是人才濟濟,因為民國時期出國留學的風氣很盛,西方先進的教育制度和理念為當時的中國培育了大批優秀的人才)民國時期的儒林領袖。
二、就是他那一反常人思維的議和主張,也因此被很多人罵為賣國賊,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么?
三、抗戰期間出任中國駐美大使,在美國不知道做了多少演講,呼吁美國認清當前的局勢,在某種程度上也加速了羅斯福、美國決定對日宣戰的進程,并為抗戰中的國民政府拉到了不少美國援助。
2.龜兔論
其實這跟笑來老師的復利思想本質是一致的,有兔子的天才,要靠龜的持久積累才能發揮大作用;若是沒有兔子的天才,就更要積累。
3.吳健雄
吳健雄跟我們東南大學很有淵源,是東大校友,今天東南大學非常厲害的無線電系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吳健雄學院。她最著名的一項工作是利用實驗方法驗證宇稱不守恒。這項工作令其同事李政道與楊振寧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并令其本人獲授1978年首次頒發的沃爾夫物理學獎。吳健雄在實驗物理學方面的造詣常令人將她與居里夫人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