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017年是寫作變現的元年。傳言這一年有大量的作者賺到了錢,有大量的作者因此過上了富裕的生活,有大量的作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但正如狄更斯所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正在很多人為這個春意盎然的時代叫好時,處于圈外的作者卻因此產生了比任何時代都更多的焦慮、更亂的迷失和更強的痛苦!
本書是一些文章的合訂本,“簡書”出品。作為國內年輕且富有活力的原創社區,“簡書”對其發布的優秀文章進行了第一次合訂,從寫作的情懷、寫作的心法和寫作的體裁逐一展開,不乏真知灼見和經驗之談。作者或為“簡書”專題主編,或為“簡書”當紅小咖。雖然寫作風格和筆力各有不同,但是如果非要為他們集體選定一個標簽,那就是書中所說的“小有成績”,其實通俗地說就是全部變現。不同于成名作家談寫作,這些作者就活在你我身邊,讀他們的經歷和觀點別有一番感同身受的味道。
我們為什么要寫作?作為國內較大的寫作聚居平臺,簡書聚集了大量寫作新人。如果誰想以教習寫作為生,那可以說得“簡書”者得天下。不過,作為剛剛加入寫作的小白,可沒人想當別人的韭菜或羊毛。但寫作的坑實在太多了,如果不想清楚為何而寫作,那學再多的方法也避免不了你即將墮入的痛苦。
為什么而寫呢?《愛上寫作》的作者們給出了幾種回答:一是為了讓自己快樂而寫作。每次有了獨特的想法、奇妙的情緒、寫出來,形成作品,分享給這個世界,這讓人快樂。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而寫作。寫作有助于自己思考問題,提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世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一旦提高了思維能力,順帶著也就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為了名利而寫作。與那些大大方方賺錢的人不同,寫作者總是有種遮遮掩掩的氣質。其實追求名利并沒有錯,而且正向的獎勵還有助于堅持寫下去。
如果你的寫作只是為了提高自己,順帶點綴世界,那就要踏踏實實不忘初心;如果你的寫作是為了取悅大眾、博取名利,只要積極向上,讓人喜聞樂見、通俗易懂也沒什么不好。正如童書故事需要人去寫,雞湯故事一樣需要有人來寫,關鍵是不要腳踩兩只船,更不要寄希望寫詩來賺錢。要么去賺錢,要么去寫詩,互相羨慕只會互相傷害。要明白,藝術和商業雖然有交叉,但區別還是很大的。大部分初學者的痛苦都是這種認識不清造成的。大部分初學者也都要跨越這個階段才能真正發揮出潛力。路有兩條,人只有一個,也許它們終究會融合,但當下必須做選擇。
避開這個最大的坑后,《愛上寫作》從細處出發,在技法上不斷對困擾你的痛苦開炮。比如對副詞的看法。凡學寫作的人幾乎都看過《寫作這回事》這本書。作者斯蒂芬·金最讓人難忘的忠告就是“通往地獄的路是副詞鋪就的”。加上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加持,相信沒有多少初學者敢質疑為何不可用副詞??捎袝r又實在沒法去避免,真是苦不堪言。對于這個痛點,《愛上寫作》的作者進行了有力地分析,提出少用副詞的觀點來源于西方作家注重細節描寫的傳統。比如:
他憤怒地吼叫:“滾出去!”
“滾出去!”他雙目圓睜,脖子上青筋鼓起,像蚯蚓在皮膚下蠕動。
前者使用副詞,句子更加概括和簡短。后者沒有副詞,句子更加具體和舒緩。不使用副詞就需要利用更多的動作或細節描寫來表現情緒。至于哪種更好,則取決于讀者更愿意接受哪種風格,讀者的心境是否緊張,讀者是否更有耐心。
在體裁方面《愛上寫作》對小說、散文、書評、劇本、詩歌均有所介紹,而相較于對其他文體的探討,《愛上寫作》對小說的感悟尤其深刻。這可能與收錄的文章均出自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專題的主編有關。例如緊緊是關于節奏的探討就列舉了句子、對話、情節三種情況。像是節奏舒緩時適合寫長句,節奏緊張時適合用短句;對話不要破壞故事的節奏感,對話中應適當加入心理、動作、神態或環境描寫來避免出戲;情節平緩時金句有利于人們繼續讀下去;情節設置要畫出節奏波浪線并力求均衡等等。創作過小說的人一看就會知道這都是非常實在的良心建議。
說到良心之作,不得不提其中短篇小說主編梅珈瑞的文章《淺談短篇小說創作》。這篇文章代表了全書所有作者的精神氣質,即以赤誠之心講真人真事。她說“文人相輕,全都憋著壞,一水兒的缺德帶冒煙兒,臟心爛肺的,沒幾個好人。”說這話可不是因為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一個小饅頭引發的血案。這個饅頭就是句號。
她鼓勵大家多用句號。說完立刻怕有人站出來反駁,才詛咒發誓地表達:建議不一定對,但肯定是出于好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當下的意見環境中,敢于掏心掏肺地說出點觀點要冒多大的風險??梢哉f,這些小有成績的作者,絕對都是表達上的偽裝高手,而在這本書中能夠袒露心聲,把成長的經歷和創作的思考扒開給大家看,顯示出了對讀者最真誠的尊重。
多說一句閑話。梅主編到底是男是女我并不確定,正如不確定她提到多用句號那篇文章是不是我寫的,用“她”來指代只是個人感覺。其實我倒希望她是個女子,這樣更為文章增添了幾分痛快的豪爽。梅主編說有些人寫的文章假的很,舉的那個例子真叫瀟灑。她說“電視上總演,一女的因為某事氣不過,端起白酒杯子,咕咚喝下去一大口,緊接著,保準兒得咳嗽,眼淚含眼圈兒。”其實呢,不管男的女的,第一次喝白酒是很少有人會咳嗽的。
仔細回想還真就是這么回事,起碼我第一次喝白酒就只是覺得辣,想趕緊吃點別的緩解緩解,真就沒咳嗽。你看,寫作可真是要處處需謹慎,時時該注意的事啊!另外,這句閑話也并不多余。梅主編就說,廢話見工夫。高級的文學作品中閑話往往隱藏在心理活動之中,使文章的韻味更加悠長,主題更加深刻。
因為《愛上寫作》是多個作者的合訂本,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會談到一點自己的創作方法,這無形中起到了相互借鑒的作用。就拿開頭為例。有人提出要靠優美的文筆、幽默的場景或者是懸念的故事開頭;有人則認為應該避開大眾的寫法,讓開頭直戳讀者內心。摘抄一例:
寫過太多關于您給予的愛,卻從未言過您那無情的轉身,我說:“爸,您等等我!”而您卻仿佛沒聽見我說話,無情的轉過身去,讓我看到的只是您倔強的背影。
這句開頭就并非一家之言,包含著優美的文筆、懸念、畫面和直戳人心等幾個要素。讀起來平和中帶著疑問,吸引人讀下去。如果我們能開動腦筋,相互對比,相信能從書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除了各種具體的寫作手法,《愛上寫作》更有價值的是這些剛剛嶄露頭角的作者現身說法,他們集體回憶了在寫作路上遭遇的痛苦和無助。這些鮮活的例子會給黑暗中摸索的后來者以力量和警醒,會讓焦慮者知道寫作其實沒有什么捷徑可言。那些一年或幾個月就實現變現的作者,他們以前和現在在寫作上的投入和痛苦也并不比任何人少!
我們都知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可寫作需要時間,刪改需要時間,收集資料需要時間,思考結構需要時間,寫不出來抑郁需要時間,寫出來沒人采用療傷還得需要時間。到處都需要時間,寫作哪里有什么速成呢?
在書中,那個因為寫作占用時間和精力而失去女友的故事非常讓人感動。那種痛心和無力感能直接刺入人的心房。甚至這個故事的引用也有挽回的嫌疑,但正如作者所說,那是“無可挽回的分手”。這是他的痛,也是寫作之痛,更是寫作者之痛。也許正是這種充滿痛意的自我剖析才是本書最大的價值!
朱自清曾說,“總想創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沒有忍耐而求近功,實在是茍且的心理——這似乎是實際的需要,細想卻絕非'實際的'”。只有真正戰勝了痛苦的作者才會迎來曙光,也只有把寫作之痛沉淀為生命的能量,我們才能愛上寫作。希望《愛上寫作》能夠在創作的路上對你有所幫助,正如這本書的初衷,無論是初入寫作之門的小白,還是有了一些積累和進展的初學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于寫作的快與樂,悲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