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勤,不索何獲”說這句話的人是制造地動儀的張衡。
關于張衡,就只知道這兩點。地動儀當然是從歷史書上知道的。這句話,則是從初中的教室里貼的名言警句里知道的。
想想初中到現在,已經過去12年了,具體因為什么事情記住這句話也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自己哪里做錯了,好像是眼高手低,數學老師就指著墻上這句話說,“你看,沒有誰比誰強,學習比的就是這個。”后來就狠狠地記住了這句話。
工作了,還是會想起這句話,也會想起我的數學老師。也許懶惰是人的天性吧,我承認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每每因為偷懶而覺得時光虛度的時候,就會驀然地想起這句話,然后鼓勵我戰(zhàn)勝自己,老師的話還言猶在耳。
其實不光是學習,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都需要付出你的勤奮和努力。
第一次考計算機二級的時候,十套題,練了沒幾套,前幾套都挺簡單的,覺得考個60分還不容易啊,就沒有再練。后來考試偏偏考到我不會的,傻臉了。
于是第二次再考的時候,把每一套、每一道題都認真地反復練習,無論對錯,每一套都保證練上三遍,錯題聯(lián)系的更多。還把每一道錯題每一次錯在哪里都記下來,那一次考證,結果考過了。
我不是一個勤奮的人,那一次考試前,拿著被我畫爛的白紙黑字, 心里莫名的有一種踏實感。從哪以后,我知道勤奮給自己帶來的踏實感是多么的幸福。
我們羨慕別人,以為別人好像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成功,活得那么瀟灑。好的人以為人家天生稟賦比自己強,壞的人就會說,人家一定是關系戶,要么被潛規(guī)則了。
其實啊,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的勤奮還真的不是你能想象的。
一只特立獨行的貓,最初的時候,每天給自己規(guī)定每天必須寫多少字,具體多少字我不記得了,最初寫的并不好,然后慢慢地質量就上來了。我認識的楊熹文,也是從中學就開始寫作,一直堅持到26歲并且還將堅持下去。我認識的小令君,凌晨3點還在工作。真的是你只有拼盡全力,才能讓別人看來毫不費力。
昨天說自己忙,說自己沒時間再寫自己的東西。說完這些我又想起了這句話,“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是啊,自己不知道主動去索取,你等著誰喂你吃呢?
忙,只是你為自己找的借口而已。再忙,你有她們忙嗎?比你優(yōu)秀的人,都在努力,你還有什么資格說我沒時間努力。
記得記者問韓寒,你現在人氣旺的狠,你覺得是讀者成就了你,還是時代成就了你?
韓寒說,我成就了我自己。
最初做公眾號的時候,我并不打算讓大家關注我。因為這樣我會有壓力。有人關注,就一定要給別人關注的價值。就想寫出些有價值的東西,但往往是這樣的目的性,使我畏手畏腳。
所以也從來不在群里發(fā)名片,也從來不發(fā)紅包求關注,發(fā)文章鏈接的只是想有心的給我些指導,有人喜歡看就看,不看就算了。說真的,我不希望被關注,至少現在不希望。沒想到還是會有人關注,就很真誠地謝謝人家。
那天看到韓寒說,我成就了我自己的時候,好像突然醒悟了。人家不是喜歡你,而是喜歡你的東西,如果沒有你的這些努力,誰也不會成就你。
所以,不必在乎誰來了,誰去了,你只要寫下去就行了。我水平現在就這樣,不能你看到更好的我也沒辦法,不過我會提高自己,直到自己滿意。
你看,今天你就做到了。每一個勤奮的人都值得讓人豎起大拇指。你不必對誰負責,你只要對你自己負責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