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岑參曾有詩云:“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而在我看來,三月的春不老,它才剛剛開始。三月是初春時節(jié),冬季的余溫尚且還在,早晚的風依舊是帶有些許寒意的。但三月的春卻是最有詩意的,正是它給我們送來春的氣息。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三月是春的使者,給我們帶來“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樣雅致的景象。在這淺草沒馬蹄的三月,整個人仿佛都染上了一層淺淺的春意。
?如果說秋天是金黃色的,那么初春的三月就是鵝黃色的,迎春花在枝頭開放,剛冒出來的嫩芽和草尖都有一種淡淡的鵝黃。相比秋天滿目金黃,我更喜歡春天陽光的淡金,整個人沐浴在淡金色的陽光中,何等幸福。我愛初春的午后,陽光透過窗欞撒進房間,整個世界都暖意融融。這樣的日子,最適合讀詩,沏上一杯春茶,手捧一卷,輕吟道:“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的呢喃。”時光就這樣靜靜流淌在這大好的春光中。不由想起少時,每逢春日全家出游的景象,挑一個好日子,天氣剛剛好,去爬桃花山。春日里的桃花山分外嬌媚,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杏花,連成一片,開得恣意而絢爛。春日里的出游最好是步行,閑庭信步去看一場花事,一樹一樹的花開,是對人們最好的獎賞。
?這個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注定是多面的,不僅有目力所及盡是絢爛的春花,更有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和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春風有著屬于這個時節(jié)的細軟,混雜著花草香氣,迎面而來,拂過微卷的發(fā)梢。當然春風并不總是柔軟的,偶爾一陣風吹過樹梢,一片沙沙聲,帶下幾片飄然落地的樹葉。葉就這樣落在原地,風卻不曾停留,這應(yīng)該是春天里為數(shù)不多的惆悵了吧。如果說南風過境還留下了幾片葉,那么春天的雨留下的痕跡就微不可察了。春天的雨大多都是在夜晚造訪,無聲無息。只有在第二天早晨看到濕潤的地面,才后知后覺,哦,夜里下過雨了。杜甫說春夜的雨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了,這才是春雨的樣子,悄無聲息的來,從不喧嘩,這正是春雨的美。春季的清晨會有露水,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草葉上、花瓣晶瑩的露珠,圓潤而飽滿,好似一顆水晶。
?如今的春與少時的春已大不相同,小時候常常會與伙伴一起漫山遍野的瘋跑,采回幾朵不知名的小花別在發(fā)梢。偶爾還會和爺爺奶奶一起去踏青,放風箏,賞花,那時的春才當真是絢爛。如今早已沒有孩子一般的活力與心性了,每到這個時節(jié),總是情不自禁染上慵懶的氣息。也許這就是歲月帶來的變化吧,每個年紀都有自己專屬的樣子,少時就該天真爛漫,捕風捉蝶放紙鳶;此時青春尚好,日光溫熱,閑庭信步,去湖邊看一場未了的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