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來無事,于圖書館中信手翻書,初讀《呂氏春秋·孟春》一篇。觀其行文,行云流水,結構儼然,這才頗有之感相見恨晚,自此方信一字千金之事。故為此文,簡析《孟春》一篇,略發己見。
一曰: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
? 第一句,文章簡述了孟春(即春季首月)的天文情況。眾所周知,在古人眼中,太陽星是最重要的天體之一,同時與農業生產又密不可分,因此第一句便簡述了孟春之時太陽在各個時段的方位,語言簡潔有力。
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數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戶,祭先脾。
? 第二句,簡述了孟春的天干地支、黃道與祭祀有關情況。看起來似乎有些迷信,因為這段寫了孟春的天干、應時的動物、適合的音律、幸運數字、氣味和味道,以及要舉行的祭祀和祭品。這樣一寫似乎有些繁瑣,但“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祭祀,始終是古人的大事。因此,這部分內容安排在第二句,結構上也是恰當的。并且其語言依舊保持著簡潔有力、不落俗套的風格,可見作者的用心雕琢。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候雁北。
? 第三句,寫的是孟春時節的各種動物活動與景象。我覺得這一句寫的絕妙,不僅將孟春時節各種動物活動寫出,而且富有畫面感與生機勃勃之氣。一副孟春之景便被這樣寫活了。觀其語言,簡潔明快,并且與上文抽象之句形成對比,避免了文章淪落為大段論述的枯燥之文。
天子居青陽左個,乘鸞輅,駕蒼龍,載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
? 在寫完孟春的各種自然之理后(即天),下面便轉向了對人的論述。天子為國之表率,這里自然將天子順應天時的種種做法(并且也是當時的禮法)進行描述。注意多次出現的字“青”,孟春時節,萬物伊始,青便是孟春的特征,這也是天子順應自然的表現。
? 以上,便是這一篇的第一段。作為《呂氏春秋》的第一篇,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篇宏大的氣度、簡潔有力的語言、自然恰當的結構。讀之朗朗上口,頗有行云流水之感,古人的一些習俗、思想也得到了清晰的展現。不知為何,我想到了古人關于文學的一個主張“文以氣為主”,或許,這點在這篇文章上或多或少能體現出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