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留白藝術

留白,最早出現在書畫中的解釋是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給觀賞者遐想和發揮的空間。這種反應事物另一面的藝術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映射。

家庭教育中的留白

中國很多的家庭里,父母對孩子沒有適當的教育方法,孩子犯了錯不知道怎么正確批評和引導,孩子取得了小小成績不知道該怎么去表揚和贊美。

親眼見過很多孩子拿著不及格的卷子低著頭被父母責罵,語言激烈粗糙,他們不會想到他們隨意做出的一個舉動可能給孩子造成錯誤的觀念,讓他們以為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最好的結果,不然會被責罵會被批評,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失去了過程的快樂或者出現過分追求不屬于自己的結果而形成了一種扭曲心態。

大家應該都聽過言傳不如身教這個道理,其實它就是留白的運用。通過自己有形的行為來傳遞出無形中想表達的東西。上面例子中這個父母可以換一種留白式的方法教會孩子符合正確的看待失敗和面對挫折,比如他可以告訴孩子,正確接收挫折這個客觀事實,調整好積極的心態找出原因下次去改進,并且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重要的是如何化解它。不直接正面的批評孩子,而是一種鼓勵的方式來讓孩子對這件事情產生自己的思考,這才是留白需要帶給孩子真正的東西。

另外一個例子也可以說明留白在家庭教育中的藝術。比如你家小孩子在外面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淘氣的欺負了其他小朋友。這種行為家長當然應該讓孩子受到嚴重懲罰,告誡他這是一個不正確的行為,如果你直接惡狠狠的說以后不準胡鬧欺負別人小朋友或者把自己孩子打一頓以示警告,可能小孩子并沒有虛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產生一個逆反心理。你可以換一種方式,說那個大哥哥像你這么小的時候,特別聽話特別乖還很會照顧其他別的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大哥哥,我也希望你能像大哥哥一樣讓大家都喜歡。通過這種留白式的表揚達到希望的效果。

有很多普通家庭里,父母對孩子十分寵溺,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哪怕自己能力不及。記得有這樣一篇報道,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喜歡一個明星,為了去看這位明星的演唱會,他的父母起早貪黑的做小生意把錢全部攢著給孩子,就是怕孩子不高興,忍受身體的病痛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就是為了孩子一個不切實際的追星夢。這個例子讓人感嘆孩子不懂事的同時,也惋惜父母沒有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不要想著我為孩子該做什么,而是不該為孩子做什么。

有時候,給予就是一種剝奪。當你什么都給他,他最缺乏的東西就是缺乏本身。在長時間沒有任何付出就能得到的經歷中,他認為什么都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如何分享和如何付出。父母以為把所有的愛給孩子是愛孩子的表現,其實這是一種扼殺行為,扼殺了孩子經過自己付出獲得成功后的喜悅,扼殺了給孩子自由成長的快樂,溫室般的寵愛永遠也體會不到風雨之后的彩虹有多么美。


藝術設計中的留白

好的設計,往往是超越了有形的東西表達出無比遼闊的想象空間。西方設計領域特別推崇留白的設計形式。

日本nendo設計公司的佐藤大提出了一種“切莫過了頭”的設計方式,主要強調的是保持事物原始的狀態,剩下的設計交給人們在使用的時候自主進行??梢允钦f這是一種將“使用過程”也包含在設計之內的設計方式。

neodo公司在在一次家具展上展覽了一款燈具,一款非常注重“讓產品富于變化”的設計,燈具系列有落地燈也有臺燈,燈罩也分為三類,燈罩、燈柱和底座等一應俱全,可以調節亮度,還可以調節高度和方向。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隨時都能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組裝,是一款既美觀又實用的精美燈具

有時候如果產品的完成度太高,反而會讓使用者感覺到死板和拘束,好像是設計者強迫了他們一樣。聰明的設計師會嘗試讓自己設計的作品不要過于完美,讓用戶也有機會參與到造物的過程中來,親自體會到創造的樂趣,一定會對設計師的產品和空間更加熱愛。

我們在生活中應該要學會留白的管理藝術,不論是家庭還是職場,不論是溝通還是藝術領域,用事物的另一面來表達你希望傳達的東西,會帶來意向不到的效果。

給彼此一個單獨的空間,夫妻關系會更加和諧~

給孩子留白式的教育,他會更加健康的成長~

給留白式的溝通,會更快的打開朋友的心扉~

給留白式的表揚,該表揚的自然得到表揚,該批評的也得到批評了~

留白式的設計,會讓消費者更加喜歡你的產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